第六百一十五章 《三體白氏詩吾廬篇》(第2/3頁)

檢查了一下紙張,發現並非做舊之後,李逸悄悄開啟了鑒靈牌,然後不動聲色地問道:

“這幅作品,怎麽賣?”

“十萬,十萬歐元,先生,您要知道,這幅作品雖然是佚名,可是這首詩卻非常出名,這是……”

這會兒古董展區的客人很少,而李逸更是這家展位的第一個客人,因此工作人員表現的很是熱情,甚至恨不得直接用華語將這首《吾廬》朗讀上一遍。

“OK,OK,十萬歐元是嗎?我買了。”

看到李逸二話不說就掏出了帶有銀聯標志的信用卡,工作人員愣了一下,隨即沖著他豎起了大拇指。華夏人果然有錢,十萬歐元買一篇不知道作者是誰的作品居然連眼都不帶眨一下……不對,還是說,他認出了這是誰的筆跡?

不過,就算是他認出了這是誰的筆跡也不關鍵,因為他的任務只是按照老板的定價將東西賣出去,更何況,兩人已經談好了價格,他才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猜測而失去自己的信譽。

“先生,現在您能告訴我,這篇書法究竟是誰的作品嗎?”

收完錢,開好單據,工作人員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哦,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覺得這篇書法確實是一件古董,請問,你這裏還有其他的來自華夏的古董嗎?”

李逸很是厚顏無恥的隱瞞了事實的真相,不過他自己當然不會這麽認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這是在助人為樂,否則讓這人知道他這麽便宜就把一幅日本人哭死哭活都會弄回去的“國寶”給賤賣了的話……

這種殘忍的事情,他這麽善良,又怎麽做得出來?

“當然,我們當然不會只帶這一件華夏古董……”

那人一邊說著,一邊又拿出來了一個鏡框,

“這一篇,要比那篇稍微貴上那麽一點……”

李逸眉頭一挑,他已經認出來了,這竟是《三體白氏詩》中的《夢行簡》,只不過這首詩通篇都是草書,難道這是它標價會稍微貴點的原因?

“又是一篇佚名的書法啊……”

李逸意識到剛剛可能是有點太急切了,所以決定這篇書法要講講價,拿捏一下姿態,反正這附近就他一個客人,也不怕被人給截胡了。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開啟鑒靈牌,想要驗證一下這幅書法的真偽的時候,鑒靈牌居然給出了一個讓他有點目瞪口呆的結果,這篇字,竟是來自清朝一位不知名的人士仿王羲之筆跡所寫!

搖了搖頭,李逸將鏡框還給了工作人員,日本的書法家他不熟悉,華夏的書法名家他還是知道的,這幅字雖然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只不過相對於它比十萬歐元還要貴上那麽一點的價格,就沒必要去收藏了。

“哦?”

看到李逸將鏡框還了回來,那名工作人員也愣了一下,因為根據他們公司鑒定師的鑒定,這幅字和剛剛那幅,應該出自同一人之手,只是這家夥,剛才那幅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這幅怎麽只是看了兩眼就還回來了呢?

“還有嗎?”

李逸看到那名工作人員有點莫名其妙,不由微微一笑,這樣折騰一下,就算是有什麽疑心,也應該都被打消了。只不過好可惜,如果這幅也是小野道風的作品,哪怕就是貴點他也願意買啊!

“哦,書法作品沒有了,還有兩幅水墨畫,不知道您有沒有興趣。”

那人從工作台後拿出了兩幅卷軸,一邊打開,一邊說道:

“這一幅是清代畫竹名家金農的《墨竹圖》,還有一幅是清代畫家謝蓀的《青綠山水圖》……”

“哦?”

李逸眉頭一挑,流露出一副感興趣的模樣,金農是揚州八怪之首,雖然其書法的成就更高,但繪畫作品也很有收藏價值,尤其是他畫的墨竹,風格雖然和鄭板橋不同,倒也當得起一代名家之譽。

至於謝蓀,則是與龔賢、樊圻等齊名的金陵八家之一,只是其作品傳世極少,這幅如果是真跡的話,收藏價值還要在金農的《墨竹圖》之上。

仔細的檢查過兩幅作品,李逸又支付了38萬歐元,將這兩幅作品收入了囊中,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這樣級別的展會上居然還有機會撿漏,而且還是一個大漏,那麽,接下來還有沒有機會呢?

接下來的幾家,都沒有華夏的古董,而他們展出的那些物件,李逸雖然每件也都用鑒靈牌驗證了一下,卻沒有發現一個可撿之漏,只好遺憾的搖搖頭,接著往下看去。

又走進一家展位,李逸忽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不由微微一笑,沖田君,希望你這裏,還有我能看上的東西,否則的話,你只怕是要到華夏去找我了!

沖田的展位不大,卻被分成了三個區域。一個區域展示的是日本當代藝術品,另一個區域展示九谷燒瓷器,還有一個標著亞洲古董的區域,則放著幾件來自華夏的古瓷,還有兩件木雕佛像,看起來有點像是印度木雕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