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鎏金銅金剛舞菩薩對像(第2/2頁)

“這樣吧,兩位都是朋友,我也就不廢話了。劉老板就是沖著這幅畫來的,李先生呢,很顯然也喜歡,那我就幹脆點說個價格,二位要是都能接受我們就再慢慢談,如果有一位覺得高了,那麽,問題也就解決了,二位以為如何?”

李逸點點頭,那名劉老板則皺眉想了一下,也滿臉苦澀的點了點頭。

“3000萬!”

李逸眉頭一挑,這麽大尺幅,折合人民幣才600萬出頭,這個價格,真心很合適。隨即他心中一動,明白了張栩這麽報價的原因。

這其實和拍賣是一個道理,如果底價報高了,他們兩個有一個直接退出競爭,他也就沒什麽額外的賺頭了。

而報一個相對真實的價格,既然這兩家都想要,那麽就一定明白,這個價格其實是有得賺,這樣就都不會放手,到最後,說不定反而會便宜了賣家。

報完價格,張栩看了兩人一眼,李逸點了點頭,劉老板卻苦澀一笑,搖了搖頭,從放在地上的大口袋裏拿出了一個木盒,說道:

“張老弟,實不相瞞,我今天過來的目的確實是為了這幅畫,不過我卻拿不出這麽多錢。我本來的打算是用這一對佛像和你交換,沒想到……”

他搖了搖頭,打開木盒,從裏邊拿出來了兩個30多厘米高的鎏金銅金剛舞菩薩立像,放到了桌子上。

張栩看到劉老板居然是來搞置換的,不由苦笑搖頭,他們家正是因為缺錢,也是因為這類東西實在是太多,才想要處理掉一部分,你這以物易物又是個什麽意思?

張栩搖頭,李逸卻在仔細的打量這兩尊佛像。這是一對對像,兩名金剛菩薩均是單腳站立在圓形的蓮花台上,兩只手一放腰間,一只前伸做茶壺狀,一左一右,相對而立,搭配的非常合適。

鎏金銅佛像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

這種佛像多供宮廷、寺廟使用。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代的港台地區,鎏金銅佛像仍在大量使用。

現在,在華夏國內的一些古董攤子上,還能經常的見到這種佛像出售,一個個都形態逼真,古意盎然,讓人真假難辨。

劉老板拿出來的這兩尊佛像,保存的都極為完好,不但沒有什麽缺損,甚至連佛像表面的鎏金部分,也僅有幾處細小的剝落。而從佛像的造型看,和明代時的佛造像極為相似,如為真品,可比白石老人的這幅《棕櫚圖》要珍貴多了。

李逸記的很清楚,13年,在香港,一尊明代永樂釋迦摩尼鎏金銅佛坐像,曾經拍出了高達2.1億港幣的天價。而在之前,和這對佛像造型大小差不多,不過是明宣德年間的鎏金銅金剛舞菩薩對像,也曾經拍出過5000多萬港幣的價格!

“劉老板,我能看看您這對佛像嗎?”

李逸看了半天,決定上手試試,如果真的是真品,哪怕只有一件為真,也可以出手買下來。

劉老板示意他自便,然後將張栩拉到一邊,低聲商量去了。

李逸先拿起左邊的一尊佛像,稍一尋找,就在底座上看到了“大明宣德年施”的六字銘款,心中一動,直接啟動了鑒靈牌。

一股冰寒的涼氣湧入,李逸覺得雙眼微微一涼,知道透視的距離又增加了,不過究竟增加了多少,這裏卻不方便測試。

將佛像放下,他又拿起了另外一件,仔細看了兩眼,用鑒靈牌驗證後,托著下巴開始琢磨,待會兒究竟該怎麽辦,才能將這對佛像收入囊中。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他先將白石老人的那幅《棕櫚圖》買下,然後要到劉老板的聯系方式,兩個人另約時間交易。當然也可以當著張栩的面勾兌,只是這樣,似乎是顯得有點不太尊重。

然而還沒等他想好,劉老板卻先湊了過來,

“李先生,您覺得我這對佛造像如何啊?”

李逸點點頭,

“很像是真家夥!”

“別介啊,它們明明就是真的!李老弟,我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道該不該說。”

李逸心中一動,暗想,難不成好事還會主動送上門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