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賀捷表》(第2/2頁)

“張先生,這幅《春雲煙柳》,怎麽賣?”

“這是吳湖帆先生的名作,家父的意思,若是要轉讓,最低不能低於一億兩千萬。不過李先生是玉煌的朋友,我……就只收您一億元好了。”

一億新台幣,折合軟妹幣不過兩千萬出頭,從吳湖帆畫作目前的市場行情以及這幅畫的水平來看,這個價格確實是不高。

李逸判斷,如果現在就將這幅畫拿去上拍,運作的好的話,其拍賣價很有可能會突破2500萬軟妹幣。不過扣除其中所承擔的風險以及拍賣行的傭金和營銷費用,藏家到手很可能也就只有2000萬出頭,其實還不如私下交易來的爽快。

點點頭,他將卷軸收了起來,珍而重之的放到了陸凝霜的手上。

看到李逸的動作,張栩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驚喜,沒想到竟這麽簡單就賣出了一幅價值上億的藏品,看來若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只是從這個年輕人身上就能湊齊購買那片農場的錢!

胖象又從木箱中拿過來五六幅卷軸,這次李逸沒有再直接使用鑒靈牌,而是老老實實的一幅幅打開,先看完作品最後再用鑒靈牌收底。

就這樣又看了十多幅之後,他的眼睛忽然一亮,這幅畫,似乎也是名家真跡!

這是一幅設色紙本的人物立軸,尺幅不大,高不過75厘米,寬度也僅有35厘米左右。

這幅畫描述的是一古代男子盤坐賞花的情景,其畫面設色古樸淡雅,清麗明快,畫中人物造型奇古,形神雖略有誇張,但發髻、胡須、雙鬢、雙眉乃至衣紋線條等細部,卻處理的既一絲不苟,又精巧新奇,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

這幅畫的畫風,包括人物所賞花卉在內,都具有很明顯的海派特征,而畫面上留下的鈐印也很好的證明了他這個判斷。

落款表明,這正是晚清時期,著名的花鳥人物畫家,與吳昌碩、蒲華、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傑之一的任頤任伯年的一幅《賞花圖》!

“這幅畫怎麽賣?”

張栩遲疑了一下,說道:

“3200萬。”

聞言,李逸的眉頭皺了起來,如果是這個價格的話,卻是有點偏高了。

任伯年兒時隨父學畫,十四歲到滬城,在扇莊當學徒,後以賣畫為生,因此他的作品水平頗為參差不齊,其中不乏大量的應酬之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幅任伯年的作品僅僅只能賣到8萬港幣左右。在九十年代初期,也還沒有突破百萬,僅僅只有一幅《鐘馗》立軸拍到了93萬港幣,已經是當時其所有作品的最高價了。

進入新世紀之後,任伯年作品的價格開始突飛猛進,一路上揚,其中一些人物肖像作品,輕易就能突破千萬軟妹幣,一時之間,成為了市場上人皆爭搶的搶手之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幅工筆人物畫《華祝三多圖》。

這幅畫,1997年拍賣時的落槌價僅為240萬元,8年之後,還是這件作品,在中貿聖佳10周年拍賣會上就暴漲到了2860萬元軟妹幣。之後僅僅又過了6年,在2011年時,同樣一幅畫,竟又創下了1.67億元軟妹幣的天價!

同一幅作品,如此頻繁的出現在拍賣市場上,而且每次價格都暴漲10倍左右,在創造了屬於任伯年的傳奇之余,也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是否另有隱情。

自2011年之後,任伯年作品的價格似乎是進入了一個井噴期,曾連續出現了多幅價格突破2000萬軟妹幣的作品。

而耐人尋味的是,與此同時,曾與其齊名的虛谷等人,其作品價格卻始終在百萬軟妹幣附近低位徘徊。

然而,正當所有人都以為任伯年作品的市場行情會一路狂飆而去的時候,事情卻在2013年出現了一個詭異的轉折。

2013年,任伯年的一幅大尺幅作品,《芭蕉白雞圖》上拍,其最後的成交價讓眾人大跌眼鏡,竟只拍出了105萬軟妹幣!

緊接著,他的另一幅差不多同樣尺幅的《桃園問津圖》,在另一場拍賣會上也僅僅只是拍出了109萬軟妹幣的超低價格!

神話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