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文化的力量(第2/2頁)

隨後,一封《現代城的四個銷售副總監被高薪挖跑了!》的信以廣告形式登上北京各大主流媒體,事件迅速發酵,成為年度地產最大新聞。

由於被推上輿論風口,SOHO現代城反而因禍得福,名聲大振,成為年度最熱樓盤,銷售異常火爆,到1999年底銷售額達到18.9億,超過大多數房企全年的銷售額。潘石屹笑著說,在地產界摸爬滾打了六七年,沒想到會因為一起人事糾紛而紅遍全中國。

別人看的是人事糾紛,是商業較量,江離看到的卻是房地產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以及文化在房地產行業之中的推動和加磅作用。

是的,江離從一封信中看到了文化的力量!

鄧傳奇對潘的出手,是純商業手段,是常見的挖人墻角抹黑對手的傳統套路,而潘打敗鄧傳奇的卻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用的是軟實力,是從文化的角度以溫情感性打敗冰冷純理性商業的經典範例。許多人都固執地認為商業是純理性的行為,冰冷而無情,只有規則沒有溫情,其實大錯特錯。商業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到每一個人身上,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每一個人都是商業的承載者。

而每一個人所有的消費動機、理念以及價值觀,都不是純理性的,有許多感性的以及受到各種習慣影響的行為支配著最終決定。

不只是房地產行業,任何一種消費行為,都會受到文化力量的影響。就像歐洲的許多奢侈品品牌,品牌附加值極高,但就是有人願意付款,願意付出和其他同樣產品高出數倍十幾倍的價格,願意和認可,就是文化的力量。

品牌,其實也是文化的一種。

同樣,每一個被認可的經濟學家,本身就是一種品牌,是一種文化的軟實力。推而廣之,不論是個人品牌、房地產品牌還是電子產品品牌,等等,都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江離從中悟到了一個道理,初級做產品,中級做專利,高級做品牌。

郭林選也看到了京城潘和鄧傳奇的較量,他興奮之下找到江離,聲稱他也要打造一個深圳的SOHO,希望江離幫他完成整體規劃。雖然江離不懂設計也不會銷售,但江離可以打造一個房地產品牌出來。

江離頓時怦然心動,他對經商興趣不大,對房地產也沒有多少想法,他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郭統用父子數次讓他辭職下海,他都沒有心動,是因為沒有切中他的癢點。現在郭林選的話,終於打動了他內心沉寂已久的激情,他當即同意了。

從學校辭職後,江離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指山文化,取指點江山之意,由郭林選投資500萬,持股49%,江離以個人品牌無形資產入股,持股51%。原本江離想讓郭林選控股,郭林選不同意,說他又不懂文化,如果他控股就成了他的公司,會限制江離的手腳。他就是要讓指山文化成為江離的公司,他只負責出錢以及運營,發展方向和規劃,都由江離說了算。

江離很感謝郭林選的信任,立刻著手為郭林選策劃項目案。原以為一切會很容易,可以依照北京、上海以及廣州的模式,但很快他就發現他太樂觀了,深圳和北上廣不同的是,深圳人口組成十分復雜,而且偏年輕,不具備北上廣的文化底蘊,還停留在初級消費階段,也就是說是剛性需求,還遠遠達不到上升到品牌認知和消費升級的階段。

不過也可以理解,20多年前還是一片荒地的深圳,怎麽也沒有辦法和有著幾百上千年歷史的北上廣相提並論。但深圳自有深圳的魅力,年輕、包容、朝氣,沒有歷史包袱,崇尚自由自在放飛自我的精神……

江離決定幫郭林選打造一個專門針對25到35歲年輕人市場的朝陽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