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牛不牛(第2/2頁)

馮嘯辰趕緊謙讓,說:“主要是老祁。我在榆北只幹了兩年,當時國企還沒有實現全面脫困。後來這些年的變化,都是老祁在這裏幹出來的。”

“我沒幹什麽。”祁瑞倉也謙虛道,“老幺在前面打的基礎好,後來他雖然回了京城,可也沒少給我們榆北的企業找項目,我們這裏幾家規模最大的企業都是老幺的裝備公司幫著扭虧的,每家企業都是上萬職工,這幾家企業能夠扭虧,對於我們榆北市政府來說,可就是輕了一個極大的擔子啊。”

“老祁你就別謙虛了。”馮嘯辰說,“你在招商局工作的時候,為榆北市招商引資十幾億,親自引進的項目就有幾十個,連帶引進的項目不計其數。就說你拉來的那個美國博士陳纻,他辦的集裝箱廠現在可是榆北的龍頭企業之一,集裝箱產量占了全球的兩成多,榆北光是為集裝箱廠配套的企業就有幾十家,這可都是你的功勞呢。”

說起榆北集裝箱廠,那的確是祁瑞倉的政績之一。祁瑞倉自掏腰包到美國去招商,偶遇了在美國學港口工程的博士陳纻。祁瑞倉巧舌如簧,說動陳纻回國創業,在榆北創辦了一家集裝箱廠。馮嘯辰幫助陳纻解決了資金問題,還陰差陽錯地幫他找到了一位管生產的常務副廠長邵琦。

邵琦是紅山港區建設集團的幹部,因為派沃亨項目的事情,被撤了職,在體制內前途灰暗。馮嘯辰看中他的能力,又知道他是為國家的利益而蒙受了委屈,便力勸他加盟榆北集裝箱廠,到體制外去發展。邵琦果然是個能幹的人,到集裝箱廠後,挑起了生產管理的大梁,使這個由幾家虧損國企拼湊起來的新企業迅速建立起了生產秩序,產量翻著番地往上增長,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了強悍的競爭力。

聽到馮嘯辰述說自己的政績,祁瑞倉擺擺手,說:“這可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引進集裝箱廠的時候,老幺你也是幫了忙的。還有老王,在發計委那邊幫我們審批了不少項目,於姐的婦聯給我們支持了很多婦女創業項目,老謝在財政部幫我們聯系了各種幫扶脫困資金,還有老丁……”

“好像就我沒貢獻了……”丁士寬搶著說。王振斌、於蕊和謝克力都是在部委機關工作的,能夠給榆北謀到好處。馮嘯辰更不必說,裝備公司這些年對榆北市各家裝備制造企業的幫助數不勝數。唯獨丁士寬是在社科院工作,無職無權,還真說不上對榆北有什麽幫助。

祁瑞倉笑道:“哪能啊,你老丁現在是最高層智庫的成員,你提出的關於國企改革和漸進式發展路徑的理論,可是三天兩頭被領導引用的。不瞞你說,我們榆北是一個老工業基地,老國企數量眾多,在老國企改革的問題上,你老丁提出的理論給了我很多啟發。我們對一部分老國企進行改制,實行私有化或者混合所有制經營,在仍然由國家控股的國企中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這些做法都是從你那裏學來的。既然大家都是老同學,我就不向你付學費了。”

“其實關於國企改革的問題,我的認識也很膚淺。而且,我能夠提這些理論,也多虧老幺給我提供的機會呢。”這回輪到丁士寬謙虛了。

84級戰略班的6個同學中,原來只有他和祁瑞倉是做理論研究的,後來祁瑞倉到榆北來掛職,也卷到實務中去了。丁士寬看大家做實務做得熱火朝天,不由也動了心,在馮嘯辰的幫助下,他被安排到秦州重型機械廠去做關於國企管理制度改革的調研,後來還到了其他一些企業,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從企業回到社科院之後,丁士寬潛心鉆研,寫了大量的學術論文、政策研究以及好幾本關於國企改革方面的專著,成為這個領域當之無愧的權威。各級政府部門在制訂有關國企改革的政策時,都會參考丁士寬的理論觀點,祁瑞倉說自己的很多做法是從丁士寬那裏學來的,倒真不是什麽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