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外國人也學聰明了(第2/2頁)

“德國希曼茲,美國通永和英國雙羅這三家目前都已經報了價,但他們報的價格比我們期望的價格高出了70%。我們希望每台遠程壓縮機的價格能夠控制在8000萬美元以內,而他們的報價都達到了1億4000萬以上,光是第一期的20台壓縮機,我們就要超支12億美元。”韓宏直截了當地說。

“幾家的報價都是一樣嗎?”馮嘯辰問。

韓宏說:“相差無幾,而且都聲稱沒有談價的余地。很明顯,他們幾家是互相串通好的。”

發計委能夠做出這個判斷,當然也是有依據的。天然氣壓縮機是有幾十年歷史的老產品了,其價格相對來說是比較透明的。在具體的每個項目中,壓縮機的技術要求有所差別,價格也會因此而有些差異,但這種差異是可以預期的。發計委在最早做項目規劃時,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在此基礎上提出每台壓縮機8000萬美元的預算,是比較合理的。

工程立項之後,發計委組織了幾路人馬齊頭並進,分頭去解決工程中的各個問題。比如有專門去實施征地任務的,有專門聯絡施工隊伍的,還有一路就是負責設備采購的。工程中涉及到的設備大部分可以立足於國內提供,其中有一些就是裝備公司負責組織生產的,還有一些設備則屬於國內無法生產,或者國內的產品性能與質量無法達到要求,出於對工程負責的態度,需要從國外進口的。長程天然氣壓縮機就屬於需要從國外進口的設備之一,而且是進口價格最高的設備。

國際上能夠生產長程天然氣壓縮機的企業並不多,比較著名的就是希曼茲、通永和雙羅這三家。采購團隊分別與三家企業進行了接觸,提出設備要求,請對方報價。幾家公司經過兩三個月的考慮之後,先後向中方報出了價格,希曼茲的報價是每台1.45億,通永是1.48億,雙羅是1.52億,全都遠遠超出了發計委事先的預計。

“發計委的談判策略是不是有什麽問題?”馮嘯辰試探著問道。

王振斌搖搖頭說:“這不是談判策略的問題。我們采取的策略也是分頭詢價,準備讓三家公司相互壓價,最後把價格談到一個我們能夠接受的水平。可誰知道,這三家公司對於各自的報價都非常清楚,他們之間的差價完全是和性能相匹配的,性價比基本一致,沒有給我們留出選擇的余地。”

“這麽說,是這些外國人學聰明了?”馮嘯辰笑著評論道。

設備招標這種事情,其實套路是公開的,那就是利用各家供應商之間的競爭關系,挑動他們互相壓價,自己坐收漁利。以往西方國家在中國采購輕紡產品、礦產品的時候,采取的就是這樣的策略,讓中國人自己競爭,壓低價格。中國在從西方采購技術裝備的過程中,也逐漸學到了這樣的策略,並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希曼茲、通永和雙羅分屬三個不同國家,在市場上屬於競爭對手。中國的西氣東輸是一個將要持續多年的大型項目,這三家企業對於這個項目都是垂涎已久,誰也不想在項目中出局。發計委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招標時便拋出了這樣一個誘餌,聲稱將采取贏者通吃的原則,被選中的公司不但能夠這一期工程提供設備,還能夠自動得到後續的訂單。以發計委的想法,這樣一個大單,足以讓三家公司互相攀咬了,中國只要等著他們咬出一個結果就好。

讓人沒想到的是,面對著中國拋出的誘餌,三家公司居然保持了極大的冷靜,並沒有為了爭取訂單而做出讓步。在明明存在著每台近6000萬美元差價的情況下,三家企業一口咬定沒有降價的余地,寧可不做這筆生意,也不會妥協,這就不能不讓人猜測他們之間存在著串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