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規模經濟

成品油是相對於原油而言的,是指原油經過加工之後形成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此外還包括利用生物質合成的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

中國是一個石油資源缺乏的國家。在經濟不夠發達的年代裏,國內石油消費較少,因此有限的石油出產還可以用於出口,以換回寶貴的外匯。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對於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多,石油出口逐漸減少,至90年代前期,中國已經變成石油凈進口國,而且進口數量逐年遞增。

中國的石油進口分為原油和成品油兩部分,目前二者的進口數量基本持平,都在2000萬噸左右。將原油加工至成品油,是一個高附加值的過程,進口成品油相當於把這部分價值送給了國外的煉油企業,對中國來說顯然是吃虧的。但國內煉油企業的產能有限,無法滿足國民經濟的需要,所以國家不得不進口相當數量的成品油。此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國內煉油的成本比發達國家要高出許多,發達國家的成品油運到中國來,加上運費仍然比國產成品油便宜兩成以上,這使得走私成品油一度成為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

為了保護國內煉油企業,國家對於成品油進口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包括進口配額以及高額的關稅,在關稅的保護下,進口成品油的價格與國產油持平,國產油才有了生存的空間。

對於中國的成品油市場,西方國家一直都虎視眈眈,於是在入世談判中,取消成品油進口配額以及降低關稅就成為重要的一個條件。石油部門對此當然是大力反對的,原因無它,如果放任國外的成品油進入中國市場,石油部門下屬的那些煉油廠起碼有一半要破產,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但如果要堅持對成品油的保護,就意味著必須要放棄其他產業的利益作為交換,而其他產業也同樣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讓國家舍棄哪塊利益呢?

外貿部把這個問題提交給了國家發計委,發計委也是倍感為難。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早些年國家外匯短缺的時候,石油出口幾乎是撐起了國家外貿的半邊天,多少國家急需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都是用石油換來的,而石油部門也因此而獲得了強大的話語權。這些年,國家的創匯能力提高了,石油也從出口商品變成了進口商品,石油部門在國家的發言權有所下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發計委要動石油部門的奶酪,還是要掂量掂量的。

“成品油行業是必須要保護的。成品油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國家戰略問題。成品油供應關系著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在戰爭時期更是直接影響到軍隊的作戰能力。這樣一個部門,如果完全被國外控制,對於咱們國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王振斌說。

徐振波問:“王司長,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大幅降低成品油的進口關稅,那麽這個市場就會被國外控制?”

“基本上是這樣吧。”王振斌說,“發達國家的煉油技術比我們先進,他們的煉油成本比我們低得多,國內的煉油企業所以能夠維持下去,全是因為關稅的保護。如果這層保護取消了,咱們國內的煉油企業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啊。”

“你們是不是太悲觀了?”徐振波說,“這次我們進行入世談判,需要放開的行業可不只有成品油這一個。我們做過一些壓力測試,證明大多數行業在初期可能會受到一些沖擊,但適應了之後還是能夠生存和發展起來的。咱們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比西方發達國家要低得多,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如果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完全能夠抵銷國外的技術優勢。”

王振斌說:“煉油行業和你說的那些行業不同。煉油行業是一個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勞動力優勢在這裏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生產技術和規模才是最為關鍵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發計委做過一個調研,目前咱們國內的煉油廠最大生產規模也不到年產1000萬噸,單系列生產能力超過年產500萬噸的只有兩套,而國外已經有年產3000萬噸的裝置,單系列加工能力可以達到年產1250萬噸以上。去年全球煉油廠的平均加工能力是558萬噸,而我們的平均規模只有118萬噸,有些小煉油廠年產不到20萬噸。你們是知道的,現在都講究規模經濟,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咱們的煉油設備規模比人家小得多,成本怎麽可能不高呢?”

徐振波皺了皺眉頭,說:“也就是說,咱們的煉油企業先天不足,是肯定競爭不過別人的。如果放開這個市場,咱們就只有交槍投降這一條路了。”

“交槍投降這個說法不太好聽,不過的確是如此。”王振斌說。

“馮總對此有什麽看法呢?”徐振波把頭轉向了馮嘯辰。他知道,王振斌把他約過來,又把馮嘯辰也約了過來,顯然不是讓馮嘯辰來當聽眾的。眼前這個問題,或許只有馮嘯辰能夠找出破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