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故人(第2/2頁)

“你好,海因茨爾先生。”楊海帆回答道,說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心裏那種熟悉的感覺又甚了幾分,不由得擡眼認真看了看海因茨爾,試探著問道:“海因茨爾先生,恕我冒昧,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

“見過?”海因茨爾臉上無端地有了一些慌亂,他也看了看楊海帆,然後支吾著說道:“我想,或許楊先生只是見過和我長相差不多的人吧,我從來沒有到過中國……”

“哦,我到歐洲的次數也不多……”楊海帆應道,心裏的疑團更重了。一般來說,當別人對你說或許見過你的時候,你的反應應當是有幾分好奇,然後與對方共同回憶可能碰面的時機。而海因茨爾卻是忙不叠地矢口否認,似乎是害怕對方認出自己的身份一般。一個建築工程公司的工程師,有什麽不敢見人的呢?莫非他的身份有假?

想到此,楊海帆腦子裏忽然一激靈,旋即嘴角便露出了一絲微笑。他終於想起來了,這個海因茨爾,他的確是見過的,但並不是最近,而是整整11年前。那是在1984年,馮嘯辰剛剛向楊海帆提出開辦工程機械公司的時候,他們二人共同前往歐洲去考察,其中一站便是德國老牌工程機械企業普邁公司。海因茨爾正是普邁公司的工程師,在那一次,就是這個海因茨爾,陪著他們參觀了好幾個車間。

楊海帆清清楚楚地記得,在參觀的時候,他向海因茨爾詢問是否可以拍照,海因茨爾表示他可以隨便拍,沒有任何禁忌。一開始,楊海帆和馮嘯辰還以為這是海因茨爾的一種善意,後來馮嘯辰無意中聽到海因茨爾與另外一位德國工人的交談,才知道海因茨爾所以如此大度,是因為他堅信中國人看不懂這些生產過程,就算看懂了,也不可能從中學到什麽技巧。

海因茨爾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這番話深深地刺激了馮嘯辰和楊海帆,回國,楊海帆把所有的照片都沖洗出來,交給公司裏的工程師去研讀。工程師們從這些照片裏找出許多蛛絲馬跡,從中分析出了不少普邁的技術訣竅,並將其消化吸收,轉化為辰宇工程機械公司的內部核心技術。

楊海帆之所以覺得在不久前還見過海因茨爾,其實是因為他在不久前還與工程師們一起看過那組照片,其中有幾張照片上就有海因茨爾的背影或者半個臉。海因茨爾的名字,在楊海帆心裏也是留下了印象的,兩邊一對照,楊海帆也就想起此人了。

既然想起了海因茨爾的身份,楊海帆也就明白眼前的事情了。從海因茨爾慌亂的表情來看,他顯然並不是泰利公司的雇員,而是仍然在普邁公司工作,這一回只是喬裝改扮來看辰宇公司的產品而已。至於他是應泰利公司的要求,來幫泰利公司驗貨,還是以同行的身份,來探辰宇公司的虛實,楊海帆一時間還分析不出來。不過,楊海帆倒不急於去揭穿海因茨爾的身份,反正自己也沒什麽需要隱瞞的東西,他想看,就讓他看好了。

“卡佩拉先生,我記得你剛才是對我們的混凝土泵車感興趣,現在你與海因茨爾先生同來,也是打算了解泵車的情況嗎?”楊海帆撇開了有關海因茨爾的話題,轉對卡佩拉說道。

“是的,我們公司對貴公司生產的混凝土泵車有一些興趣。不過,我們對貴公司的產品價格還有一些疑慮。歐洲市場上同類的泵車價格都在25萬美元以上,而你們的報價卻只有5.8萬美元,我想知道,你們能夠以如此低的價格提供這種產品,是什麽原因呢?”卡佩拉直言不諱地問道。

“這很簡單。”楊海帆微笑著說,“第一,我們的勞動力成本更低。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有歐洲的三十分之一,所以勞動力成本很低。工程機械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勞動力成本低了,產品價格自然也就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