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漸進式改革(第2/2頁)

“很簡單啊,鼓勵私人創業,發展小型企業,尤其是服務業企業。這種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是最強的,我在榆北就是搞這個的。”祁瑞倉信心滿滿地說道。

馮嘯辰道:“榆北的經驗的確可以借鑒一下。榆重進行分拆之後,大量的冗員都被私營企業吸納掉了。像海東省的全福機械公司,一下子就從榆重招收了300名工人。這些人對於國企來說是負擔,到了他們那裏,可都是寶貝呢。”

“也該讓這些私營企業做點貢獻了。”謝克力說道,“剛才老丁不是說了嗎,80年代的改革,是國企承擔了成本,幫助了鄉鎮企業的發展。到了90年代,國企也要開始改革了,那麽就該讓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去承擔成本了。”

“老謝說得太好了!”丁士寬一拍手掌,贊道,“各位,這就是我今天特別想向大家談的一個想法。我發現,中國的改革和前蘇聯的改革存在著一個非常本質的區別,那就是中國在進行國企改革之前,先培育起了民營企業這支生力軍。這樣當國企開始改革的時候,民營企業能夠承擔起吸納就業、保持經濟發展速度的作用。而反過來看前蘇聯,它也是存在著體制僵化的問題,所以啟動了國企改革。但當它的國企開始改革的時候,社會上沒有一個強大的民營資本群體能夠承擔改革的代價,所以前蘇聯就垮台了,俄羅斯直到現在仍然深陷危機,無法自拔。”

“這個觀點有點意思。”祁瑞倉道,“我也思考過蘇聯改革和中國改革的區別,隱隱約約想到了這麽一點,但是不如老丁你總結得這樣精確。我覺得,蘇聯的改革可以稱為一種激進的改革,而中國的改革嘛……”

“我把它叫作一種漸進式的改革。”丁士寬道。

“漸進式改革,這個說法不錯。”祁瑞倉道,“老丁,我覺得你可以把這個思想再深化一下,寫篇文章,應當能夠引起轟動的。”

丁士寬道:“哈哈,老祁,我一直想約你一塊寫這篇文章呢,你的西方經濟學功底比我好,肯定能夠分析得更透徹的。”

祁瑞倉嘆道:“唉,我倒也想寫啊,可是你看我現在這個樣子,哪還有心情去寫什麽論文。不瞞各位說,我這趟回京城來,是來化緣的。”

“化緣?”眾人都有些不解,“你化什麽緣。”

“找資金啊。”祁瑞倉道,“我手上有十幾個特別好的項目,思路好,人也能幹,可就是缺啟動資金,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我找銀行貸款,可銀行現在正在緊縮銀根,貸款非常困難。這不,我就回京城來了,老大你是計委的,老謝你是財政部的,你們隨便哪個手指縫裏漏點錢下來,也夠我們那裏的下崗工人把廠子建起來了。”

“不會吧,老祁,你是來找我們開後門的?”王振斌帶著誇張的驚訝表情問道。

“沒錯,就是開後門。”祁瑞倉理直氣壯地說道。開後門這個詞不太好聽,但他是為下崗工人謀福利,並非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說出來也是無妨。

謝克力哈哈大笑起來:“老祁,你這可就不對了。你不是最反對政府幹預經濟的嗎?還說什麽自由市場原則,什麽企業家精神,什麽政府要拋棄父愛主義,好嘛,才當了半年的政府官員,計劃經濟的這套東西,你全學會了。”

祁瑞倉驀地有些臉紅,其實謝克力說的這些,他自己也意識到了,而且思想鬥爭了許多天。但對自由市場的信仰,總敵不過眼前的現實,他原來是個學者,說點風涼話很容易,現在當了招商局官員,才知道做事有多艱難。

“唉,紙上得來終覺淺,有些理論上的東西,也要聯系實踐嘛。”祁瑞倉掩飾著說道,他用手一指丁士寬,道:“老丁不是說了嗎,中國的改革,是漸進式改革。我要搞的自由市場,也是漸進式的自由市場,現在嘛,就請各位拉兄弟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