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變一個企業出來(第2/2頁)

吳仕燦經手過的最大的一筆錢,是馮嘯辰從德國弄來的裝備科技基金,那筆錢有高達一億元之多。但這錢其實是屬於基金會所有的,重裝辦只能算是過路財神,不可能把這錢當成裝備工業公司的錢來花。

現在,馮嘯辰卻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由重裝辦出去攬業務,再把這些業務分包給各裝備企業做。總包與分包的這種模式,吳仕燦是懂的。能夠擔負總包業務的企業,都是極有實力的企業,如日本的秋間會社、森茂鐵工所之類,這些企業負責技術研發,形成核心技術之後,再招募其他企業來當自己的外包商,賺取高額的利潤。未來的裝備工業公司如果能按這樣的模式來運作,倒也真符合了重裝辦的初衷了。

“我覺得小馮這個想法可行。”王根基插話道,“咱們是國家裝備工業公司,出口成套裝備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咱們和非洲國家簽合同,再讓下面的企業來制造,這並不違反原則。下面那些企業如果不服氣,可以自己去攬活呀,我就不信非洲人會更相信他們,而不相信我們。”

馮嘯辰笑道:“最關鍵的是,他們壓根就沒有出口權,怎麽可能出去攬業務呢?咱們跟國家的那幾家進出口公司打個招呼,涉及到成套設備出口的事情,一律由咱們負責,這一下就把下面的企業給卡死了。”

“這個辦法好,哈哈,我怎麽給忘了?”王根基大笑起來。馮嘯辰說的這個辦法,其實就是利用重裝辦的特殊地位,搞出口壟斷。國家這幾年雖然在大力提倡放權,但進出口權一直是把得很緊的,尤其是涉及到外匯的業務,屬於國家管理很嚴的業務。重裝辦要壟斷這方面的業務,下面的企業還真沒啥辦法。

馮嘯辰提出這個主意,也是出於無奈。他當然知道壟斷是一種很惡劣的行為,容易滋生出各種問題。但現在這個時候,國內企業的市場經驗有限,尤其是參與國際競爭的經驗幾乎是空白,讓他們去自主競爭,很大可能性是要吃虧栽跟頭。就比如上次日本企業到中國來找代工企業,如果不是重裝辦以強力要求各企業統一報價,各企業恐怕早就讓日本人分化瓦解,成了人家的廉價民工了。

向亞非拉國家出口成套裝備的事情也是如此,中國產品的價格已經是很便宜了,即便是像馮嘯辰那樣黑心地把價格報高了好幾倍,在市場上依然是有競爭力的。如果讓各地的企業去非洲自由競爭,沒準大家就會互相壓價,讓非洲人揀了便宜。馮嘯辰可沒什麽國際主義精神,向非洲國家讓利這種事情,還是等中國富裕起來之後再說吧。

除了報價方面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是重裝辦不能不考慮的。國家成立重裝辦的目的,是要讓各家裝備制造企業積極攻關,掌握國際裝備最新技術。他們一行跑到非洲去賣的設備,其實都屬於落後設備,並不是重裝辦要推進的技術。賣落後設備的目的,是賺錢來開發新技術,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那麽這一趟非洲之行也就用不著重裝辦派人了。

如果把非洲的訂單直接交給各家企業,馮嘯辰有100個理由相信這些企業會把賺來的錢用於發獎金、蓋樓堂館所,再買上一大堆進口小轎車,總之,就是怎麽能夠敗家,他們就會怎麽做。只有把這些錢攥在重裝辦的手裏,才能真正要求這些企業把錢用於重大裝備研發。

吳仕燦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沉吟了一會,說道:“我贊成小馮的想法,咱們應當迅速成立一個裝備工業公司,把這些出口訂單都拿到手上。出口設備的利潤,要由我們分配,一部分可以留給企業當成福利基金,大部分應當用在技術研發上。唉,說來慚愧啊,咱們國家的裝備技術,現在也就是能夠在非洲朋友面前擺擺威風,和西方國家一比,實在是差距太大了,再不奮起直追,咱們真的會被時代淘汰的。”

“老吳,這件事說起來簡單,真要做起來,可沒那麽容易。如果咱們拿著出口訂單,讓各家企業來競標,信不信他們能把你們重裝辦給攪得一地雞毛?”馮嘯辰幸災樂禍地說道。

吳仕燦哈哈一笑,說道:“小馮,什麽叫我們重裝辦?如果要成立裝備工業公司,恐怕羅主任要用的第一個人就是你,這一點他早就說過了。我們這些老家夥,搞這種歪門邪道的東西,還真是不靈呢。”

“哈哈,沒錯,老薛早就說過,如果我們要成立一個裝備工業公司,那簡直就是給你這小子量身定做的,你就等著羅主任去招你吧。”王根基也湊趣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