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個層次(第2/2頁)

老者點了點頭,道:“關於你說的後一件事,我已經看過經委報上來的材料了,的確是做得非常不錯。尤其是重裝辦要求各裝備企業必須統一報價,避免壓價合作,這一條得到了很多同志的稱贊。”

“這個做法值得作為我們國家開展對外合作的經驗,在其他涉外的經濟合作中,都應當發揮國家的總體協調作用。”

“是的,經委方面已經提出這樣的想法了。剛才你說的是國際大協作的成功範例,那麽你認為這種理論並不適合於作為整個國家的戰略,又是因為什麽呢?”

“關於這一點,目前藍調咖啡的那些學生們提出了許多觀點,還有其他一些學者也有類似的觀點。我目前還沒有考慮得非常周全,初步地總結一下,我認為應當從三個層次來分析。”

“哦,有三個層次?你挨個說說看吧。”老者微笑著,在手邊攤開了一個筆記本,拿著鉛筆開始記錄起來。

沈榮儒是經常與老者交流的,對於老者所表現出的重視,並沒有什麽緊張的感覺。他在腦子裏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說道:

“首先,從產品層面上說,一個大國和一個小國實施大進大出戰略,結果是不同的。一個小國的生產和需求,對於全球市場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作為一個大國,如果要搞大進大出的戰略,必然對原材料市場和產品市場產生嚴重的沖擊。一個大國的加工能力是非常大的,以服裝產業來說,如果我們要從事服裝加工貿易,將可以壟斷全世界90%以上的服裝生產。這樣一來,我們需要的布匹將是天文數字,將會導致國際布匹市場的價格大幅度上升;而同時,我們銷售出去的服裝也是天文數字,會導致國際服裝市場的價格大幅度下降。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買什麽東西,什麽東西就會漲價;而我們賣什麽東西,什麽東西就會降價。原來亞洲四小龍這些小經濟體能夠從加工貿易中得到的巨額利潤,到了中國就只能剩下微利。”

“這一點在沿海幾個開放城市已經有所表現了。”老者評論道。

沈榮儒道:“這是我們的學生從理論上分析出來的,後來還有一些學生專門到沿海的加工貿易企業去做過調研,證實了這個觀點的正確性。”

“好啊,你們的學生能夠從圖書館走向生產一線,從實踐中尋找真知,這一點就比某些學者強得多了。”老者似乎是隨意地說道,但沈榮儒分明能夠猜得出,對方的最後一句話包含著什麽暗示。

“第二層面,是宏觀經濟的層面。亞洲四小龍都是小經濟體,人口最多的也就是5000萬,少的只有幾百萬。這種小經濟體的經濟振興,只需要一兩個產業就能夠支撐。它們采取國際大協作的方式,不僅僅是出於發揮比較優勢的需要,而且也是因為它們本身就無法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只能占據一個環節。而中國的情況則不同。中國是一個擁有11億人口的大國,即使把全球的服裝、家電、家居用品等產業全部交給中國來做,也不夠讓11億人脫貧致富。中國要想成為中等發達國家,需要有幾十個產業來支撐,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占據整個產業鏈的大部分,包括與發達國家爭奪高端產業。”

“說得對!”老者贊道,“南朝鮮、新加坡這些小國家,靠歐美吃剩下的一點湯湯水水,也能吃飽。而中國如果要富強起來,就必須到歐美國家的碗裏去搶肉吃。照著國際大協作的觀點,咱們是要自覺自願地放棄吃肉的,那不就只剩下吃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