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個層次

岑建威有沒有把高磊的“指導”專門寫進報告裏,外人不得而知。不過,在兩天後的工人日報上,刊登出了一篇非常煽情的文章,標題叫作《小焊工闖進學術殿堂》,副標題是“記青年電焊工杜曉迪自學成才征服國際電焊專家的事跡”。

在文章中,記者先回顧了杜曉迪初中畢業進廠當工人,通過努力學習技術迅速成為優秀技工的歷程,記載了有關躍馬河特大橋搶修、大營鉗夾車搶修、電焊工大比武、赴日本培訓等事情,接著便是她如何通過自學掌握了大學課程知識,考取了研究生,並且在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了文章。這其中,有關馮嘯辰幫她聯絡機時之類的事情,自然是很春秋筆法地被略過了。

馬爾多前來考核杜曉迪的事情,是文章中最大的亮點。在這件事情上,記者倒沒有撒謊,因為杜曉迪的確憑著自己掌握的知識讓馬爾多嘆服了。

在文章中,還有一個小段落,說杜曉迪的成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紅,以至於有人造謠說她是憑借關系才考上研究生的。而這樣謊言,在馬爾多造訪工業大學之後,自然就是不攻自破了。

記者沒有明說造這個謠言的人是誰,但結合此前在京城的機關和學校裏傳得沸沸揚揚的高磊舉報事件,這篇文章的指向就非常明白了。

在文章中,還配上了杜曉迪俏麗、陽光,同時略帶靦腆的照片,這無疑加強了這篇文章的傳播效果。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工業大學的傳達室不堪重負,收到的信件數量增加了5倍,每次材料系的生活委員卻取信的時候都得拉著一個行李車才行。

杜曉迪倒也不小氣,她把收到的那些信都捐給了課題組。上面的郵票會被喜歡集郵的老師和同學瓜分,信紙的背面則可以作為整個課題組的草稿紙,更有正在談戀愛的男同學從這些信上摘抄優美的詞句與女友分享,這就是後話了。

半個月後,全國總工會發出通知,號召全國青年工人學習杜曉迪同志的先進事跡,努力提高自己文化水平,爭做有知識、有文化的新時代工人。

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高磊都沒有再在公開場合露過面,許多原本他很喜歡參加的會議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推掉了。他選擇蟄伏的原因,當然並不全來於杜曉迪這件事,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提出的國際大協作理論,經歷了最初的風光之後,已經開始逐漸走向衰落了。

“榮儒同志,關於國際大協作的觀點,你最近發表了不少意見,已經得到XX局同志們的廣泛關注。今天請你過來,就是想聽聽你對這個問題的系統的見解。這是關系到國家戰略的大問題,還請榮儒同志不要有所保留。”

在一間面積不大,但修飾得很雍榮的小會議室裏,一位老者面帶溫和的笑容,向沈榮儒說道。

“好的。就這個問題,我也正在撰寫一份報告,準備向中央進行系統的匯報。今天我正好把報告的主要內容陳述一下,請您批評指正。”

“在經濟問題上,榮儒同志是專家,我和其他同志都是你的學生。”

“領導謙虛了。其實,有關這個問題,我原來的研究並不深,有許多理論問題缺乏深入的思考,有關世界各國在這方面的實踐,我掌握的資料也不充分。我所以能夠對這個問題提出一些想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們社科院的研究生中間新成立的一個稱為‘藍調咖啡學術沙龍’的組織,這個組織裏的同學從正反兩個方面給了我許多啟示,甚至可以說,他們才是真正的專家。”

“藍調咖啡?這個名字很新潮嘛。”

“後生可畏啊,恰恰因為他們新潮,有國際視野,所以才能夠有創新的思想。我們這一代學者與世隔絕太久了,形成了許多思維定式,很難跳出來。”

“哪裏哪裏,榮儒同志一向都是以思想開放而著稱的。你說說看吧,對於國際大協作這個問題,你的研究結論是什麽。”

“很簡單,我認為國際大協作的理論在微觀上是可行的,但在宏觀上是不可行的。具體到一個行業、一個地區、一家企業,可以借鑒這種思路,搞活經濟。但從一個國家的層面來說,我是指像中國這樣大的一個國家,這個理論是不可行的。”

“你先說說看,它在微觀層面如何可行。”

“它在微觀層面的可行性,是已經接受了實踐檢驗的。比如說,在具體的地域上,沿海幾個開放城市的發展,都是主要建立在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上,而幾個開放城市的實踐是成功的,這就證明把一個地區的產業與國際產業鏈相結合,是完全可行的。從具體行業來說,國家重裝辦最近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對外協作工作,他們提出了一個理念,叫作‘產業嫁接、借勢發展’,讓目前還缺乏成套裝備出口能力的國內企業與國外的大企業合作,承接這些國外大企業的業務分包。通過這種方式,一是能夠獲得一部分生產任務,扭轉裝備企業大面積虧損的局面;二是能夠在合作中進一步學習,掌握先進技術;第三則是培養外向型人才,為將來走向國際裝備市場做好儲備。這種做法,完全符合國際大協作理論的思路,把中國的優勢與國外的優勢相結合,從而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