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與地方企業合作(第2/2頁)

董老擺擺手,道:“這個問題我們回頭再說。小馮碩士,你還沒有說完呢?如果領導這個障礙解除了,你打算怎麽讓東翔廠起死回生?”

馮嘯辰道:“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東翔廠是咱們國家重要的火炮生產廠,有幾十年積累,絕對不能輕易放棄火炮的研發和制造能力。而目前國家提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工作上,軍工訂貨的減少是大勢所趨,不可能改變的。鑒於此,東翔廠必須要考慮開展民品生產的問題,但要強調的是,東翔廠只是開展民品生產,而不是完全地轉產民品。軍工生產依然是東翔廠的重要方面,東翔廠必須用民品生產的收益,來維持軍工科研,並保證軍工生產能力不受到損害。”

“這個提法不錯。”董老贊道,“我們還沒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這麽大的一個軍工系統,不能完全放棄。現在有些軍工企業搞民品生產,是建立在完全拋棄軍工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的,看起來錢是賺了一些,但原來的軍工積累全部扔掉了,未來也無法再撿起來。關於這一點,我向科工委的領導也提出過質疑,科工委現在也在考慮如何兼顧民品和軍工兩種能力的問題,也就是小馮碩士剛才所提的問題。”

“太榮幸了,原來我的想法與董老不謀而合了。”馮嘯辰笑道。

顧建華道:“英雄所見略同嘛,小馮碩士能夠和董老想到一塊去,可見的確是才華出眾啊。”

“顧老謬贊了。”馮嘯辰謙虛了一句,然後繼續說道:“東翔廠有很強的科研能力,精密制造方面更是實力非凡。這幾天,我想到過一個不錯的項目,如果能夠做成,東翔廠2000多職工的工資、獎金都有保障了,而且一年至少還能有1000萬以上的利潤,用於軍工科研。我建議,東翔廠應當馬上立項開始研制下一代火炮,最好是面向出口型的,這樣未來可以從國外獲得研究資金。有一個這樣的項目,就能夠聚攏人心,同時還能夠培養人才,保持科研能力不發生退化。”

“你說的不錯的方向,是什麽?不會是讓我們去造壓力鍋吧?”顧建華問道。

馮嘯辰搖搖頭,道:“當然不是,我是想為東翔廠找一家合作夥伴,雙方共同生產工程機械。大家都知道的,咱們國家現在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工程機械的需求是會不斷上升的。搞工程機械,遠比生產壓力鍋更有前途。”

“工程機械?”

顧建華和馮飛都愣了,這是一個他們從未考慮過的方向。馮飛搶先對馮嘯辰說道:“嘯辰,你怎麽會想到讓我們廠去搞工程機械呢?這方面我們沒有任何的基礎,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啊。”

馮嘯辰道:“二叔,我說的是找人合作,不是讓東翔廠自己生產。我們可以找一家工程機械企業,由他們負責設計、組裝、銷售,我們東翔廠只是承擔一部分生產任務。我觀察了東翔廠的技術狀況和生產能力,覺得搞工程機械是最合適的。工程機械需要涉及到一些耐磨、耐熱的材料,而東翔廠在這方面是有長處的,咱們把處理炮管的工藝用來處理挖掘機的挖鬥,簡直就是大材小用了。此外,工程機械中的傳動部分要求很高的加工精度,尋常的地方企業在這方面能力不足,而東翔廠恰好有這樣的能力。我的想法是,東翔廠專注於這些特殊部件的生產,或者更直接地說,就是給地方企業當配件供應商。我測算過,初期按年產1萬套配件計算,每套的產值算是5000元,利潤率只要達到50%,就有2500萬元的利潤。東翔廠一年的工資加上其他生活支出,有800萬元就足夠了。這樣一來,每年就有1700萬的可支配資金,可以用於軍工研發。”

“有這麽大的營業額?”馮飛吃驚了,“嘯辰,你真的能夠聯系到這樣的工程機械企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