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基礎(第2/2頁)

馮嘯辰此時把未來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脈絡向大家鋪陳出來,也是為了提醒大家不要犯這種鼠目寸光的錯誤。

張鶴拍案道:“說得好,三個梯隊的這個提法,我贊成。我覺得,咱們處也可以做一個分工,鐘處長負責第一梯隊,吳處長坐鎮中軍,帶領第二梯隊,至於我嘛,就去管第三梯隊好了。”

“哈哈哈哈!”

眾人一齊笑了起來,剛才吳仕燦還說鐘啟帆偏於保守,張鶴過於激進,現在張鶴就是按照吳仕燦畫出來的圖譜,給眾人分了工。鐘啟帆一天到晚覺得中國不行,比不上外國,那就麻煩他去管管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的柴米油鹽好了,前瞻性的這種事情,就不勞他的大駕了。

“小張的話是開玩笑了。”吳仕燦打了個圓場,說道,“我覺得,小馮說的三個梯隊這個提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就以咱們重裝辦的任務來說,當前考慮的重點是為一些重要部門提供急需的裝備,質量差一點、水平低一點,都還可以接受。但國家對我們的要求,是使裝備制造水平躍上一個台階,達到或者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而在更遠的將來,我們是一定要和國外企業一爭高低的,那時候我們的目的就不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是超過國際先進水平。按照小馮的提法,這就是一、二、三這三個梯隊的任務了。咱們重裝辦目前做的工作,是屬於第一梯隊的事情。而咱們規劃處現在做出來的方案,則反映的是第二梯隊。仔細想一下,咱們缺乏的,就是小馮說的第三梯隊的東西。換句話說,咱們缺乏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眼界和勇氣,同時也缺乏這方面的準備。”

聽到吳仕燦這樣說,鐘啟帆雖然心中還有許多不屑,也不便直接說出來了。他覺得,以中國的現狀,未來50年能夠追上世界先進水平就已經不錯了,提什麽趕超戰略,純粹就是拍腦袋,是大躍進的思維方式。

眾人又發表了一些意見之後,吳仕燦宣布這次討論會結束,要求大家再去查閱一些資料,走訪一些專家,看看馮嘯辰提出來的那些目標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應當如何實現。出了會議室,他叫住正打算回綜合處去的馮嘯辰,說道:“小馮,如果不忙的話,到我辦公室去坐坐吧?”

“好啊,我正想向吳處長請教呢。”馮嘯辰笑著應道。

兩個人來到吳仕燦的辦公室,吳仕燦招呼馮嘯辰坐下,自己先去關了門,然後坐到馮嘯辰的對面,說道:“小馮,你今天說的那些東西,對我的啟發很大啊。我突然覺得,我們規劃處除了做長期規劃之外,還有一些面向當前的事情也該做起來。”

“什麽事情?”馮嘯辰問道。

“打基礎。”吳仕燦認真地說道:

“如果照你預測的那樣,受到全球產業轉移的影響,全球的制造業有一半轉移到中國,那咱們需要多少產業工人?為了能夠支撐起這樣大的制造業,我們需要多少裝備?而生產這些裝備,又需要多少熟練的車工、銑工、鉗工、電焊工以及各種專業型的工人。沒有工人,什麽都是空的,就算我們能夠買到機器設備,總不能連工人都從國外請進來吧?”

馮嘯辰有些驚訝,其實他在會上想說這個問題,卻又覺得與規劃處的工作內容沒有太大關系,正琢磨著要不要找時間去和羅翔飛談一談。沒想到,吳仕燦倒想到了這一點,還專門拉著他來討論這個問題。馮嘯辰沒有表態,而是問道:“那麽,吳處長有什麽想法呢?”

吳仕燦道:“我打算再做一個規劃,有關技術工人培養的規劃。到2000年之前,我們要培養出不少於5000萬合格的技術工人,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你在會上提出的那些目標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