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團隊

老板有吩咐,佩曼哪敢怠慢,他趕緊把這件事記了下來。至於說“辰宇”這兩個漢字怎麽寫,屆時自然會有人幫忙,佩曼要做的就是演好一個牽線木偶的角色,人家怎麽擺弄,他就怎麽做好了。

接著,馮嘯辰又開始安排有關公司的運作規則。照他的設想,楊海帆擔任公司的中方總經理,佩曼則擔任外方總經理,名義上是佩曼比楊海帆權力大,實際上佩曼只是技術培訓顧問,兼德國銷售處的經理,對企業的運營沒有任何決策權。

佩曼未來將在桐川呆兩個月左右,如果必要,還可以再延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他的任務就是向中方人員介紹菲洛公司的技術要領,培訓中方技術員和工人掌握從菲洛公司運來的設備的使用方法。這批設備目前已經抵達浦江港,很快就會發運到桐川來。設備中有十幾台數控機床,這在中國的機械企業中還是極其罕見的。馮嘯辰甚至擔心沒有一名工人能夠使用這些機床,不得已的時候,恐怕還得再請幾名德國技師來做培訓了。

菲洛公司在油膜軸承方面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最重要的技術資料是由馮舒怡親手交給馮嘯辰的,這一次他也已經帶到桐川來了。還有更多的實驗資料會隨著設備一同運來,成為辰宇公司的技術档案。要消化這些資料,也需要有專業人員,佩曼要負責向辰宇公司的技術人員介紹這些資料的情況,解答疑難問題。總之,就是要把他所掌握的菲洛公司技術最大限度地榨出來,成為辰宇公司的技術。

對於這個安排,佩曼沒什麽異議。公司已經賣給馮嘯辰了,所有的技術都是屬於他的,佩曼只是一個普通雇員,老板讓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只要老板能夠兌現給他的出差補助,他就算在中國多住幾天又有何妨?

當然,馮嘯辰也不會太不把佩曼當一回事,他交代楊海帆,盡量安排好佩曼的生活,住宿和飲食方面,都可以照著接待外賓的標準來處理,不必太苛刻了。桐川畢竟只是一個小縣城,生活條件與德國是無法相比的,中國人自己已經習慣於這種生活條件了,佩曼畢竟是個外國人,沒必要讓他太難受了。

這些事情,目前在整個辰宇公司只限於他們三個人可以知道,所以他們必須要閉門磋商。談完這些,楊海帆便領著馮嘯辰、佩曼二人來到了車間,與工人們見面。

桐川農機廠有兩個車間,一個是金工車間,另一個是鉗工車間。金工車間是做各種機床加工的,鉗工車間則是一個大雜燴,除了裝配之外,還有電焊、熱處理等工序。農機廠原來的業務只是做一些農機具的修理,偶爾承接一些特殊機具的單件生產,也談不上有什麽工藝流程,基本上就是想辦法把東西做出來就行了。

自從要與德國人合資的消息傳來之後,縣委根據楊海帆的建議,把原來的廠長調走,任命楊海帆到農機廠當了廠長。這一個多月時間裏,楊海帆在廠裏搞生產整頓,挑出了一些老弱病殘以及吊兒郎當的職工,通過縣委的力量,找了個名目都調到外單位去了,留下的都是手腳比較勤快、頭腦比較靈活的。

對於楊海帆的整頓工作,範永康和熊小青給予了積極的配合,基本上是楊海帆提出什麽要求,他們就滿足什麽要求。調走一個老廠長,以及安置十幾個不稱職的職工,對於一個縣來說根本就算不上啥難事。楊海帆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人家好不容易弄來一個外國投資商,如果讓外賓看到廠裏的職工素質這麽差,臨時變卦,不在這裏投資了,桐川不就傻眼了嗎?

清理走了冗員之後,接下來就是補充新人。這件事是馮嘯辰交代的,楊海帆有些猶豫,生怕動手太早,未來有什麽變故,但馮嘯辰再三催促,楊海帆也就只能照辦了。

補充進來的名義上叫作新人,平均年齡卻已經達到了60歲,其中只有一個年輕人,那就是馮淩宇。也得虧有他這麽一個人,才把平均年齡給拉低了兩三歲。這批新人正是楊海帆向馮嘯辰說起過的浦江的退休工人,楊海帆回了一趟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加上馮嘯辰開出的優厚條件,一下子就招到了20多名技術精湛的老工人,並把他們帶回桐川。

這些退休工人當然是沒有編制的,因為合資企業還沒有建起來,所以他們甚至連個正式的名份都沒有。楊海帆把他們安置在廠裏住下,用馮嘯辰提供的經費給他們發著工資,讓他們先熟悉環境,同時向農機廠原來的工人傳授一些技術。

桐川農機廠原來也就是50多人,裁掉十幾人之後,剩下的還不到40個人,浦江來的老師傅們平均每人也就是指導一兩個工人而已。原來這些工人的技術水平之差,簡直是令人齒冷。老師傅們來了之後,對這些人稍加點撥,眾人的技術水平便都有了突飛猛進的上升。被楊海帆留下來的這些工人,多少都是有些上進心的,他們見這些浦江來的老師傅又有本事,又願意傳授他們技藝,一個個都心存感念、五體投地。一個多月來,新老工人的感情日益融洽,廠裏的氛圍也變得格外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