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友誼地久天長(第2/2頁)

通過馮舒怡的介紹,羅翔飛等人消除了不少此前的誤解。他們一直認為,讓西方發達國家轉讓技術,僅僅是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所以發展中國家即使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還要看西方國家是否願意援手。而事實上,這種技術轉讓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也是有益的,它們可以把一部分生產活動轉移到生產力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去,從而降低他們的生產成本,獲得更高的利潤。

就以中國這次打算引進的熱軋機來說,一套設備的總重量達到七、八萬噸,其中利潤最高的是主軋線的機械設備,這是德國企業最想做的。而周圍的一些輔助設備,費時費工,傻大黑粗,也賺不了多少錢,德國企業其實是恨不得交給別人去做的。中方如果願意承擔這些工作,對於這些制造商來說反而是求之不得。

接下來,如果中方通過這條生產線的合作,掌握了這些輔助設備的生產技術,產品的質量能夠達到德國方面的標準,那麽未來德國的制造商為其他國家提供同樣裝備的時候,也會傾向於把這部分工作分包給中國。到那時候,就不是中國人要求著德國人幫忙,而是德國人要求著中國人幫忙了。

有了這樣的認識,羅翔飛他們在與制造商會談時,底氣又足了幾分。過去一味以為自己是在求人,現在才知道,這種合作是雙贏的,說不上誰求誰,那麽自己這邊是不是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讓對方做一些讓步呢?

在與德國企業洽談的過程中,羅翔飛等人深深感受到了德國人的嚴謹和天真。相比此前與日企洽談,官員們覺得德國企業的職員真是太可愛了,他們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會變著法地設套坑人。

日企職員的作風是表面上極其客氣,說一句話鞠三個躬,但遇到利益的時候,哪怕是一日元的好處,都要爭個你死我活。德企的職員大多數時候都黑著臉,像是你欠了他多少錢一般,可落實到具體的利益方面,他們非常好說話。培訓費可以減免,部分圖紙可以贈送,甚至有些核心的技術環節也允許中方派人觀摩,而這是日企絕對不會答應的事情。

“德國人真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啊。”胡志傑在聽眾人說起談判過程時,不無感慨地說道。

“是啊,德國人真是我們的好老師啊。”羅翔飛附和道。

對於領導們的這種看法,馮嘯辰只是笑而不語。在一個私下的場合,他對羅翔飛說道:“其實,這不過是因為德國人沒把中國人放在眼裏罷了,在他們看來,中國永遠也不會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樂於展現一下他們的慷慨。”

“小馮,這些話,你自己心裏明白就行了,不要在同志們面前說。還有,也不要在你奶奶一家面前說出來,尤其是別在你嬸子面前說,她可是純粹的德國人。”

羅翔飛鄭重地提醒道。看來,這老爺子雖然平時嘴上總掛著“友誼地久天長”這樣的話,心裏卻始終繃著一根弦,知道啥叫“非我族類”。

馮嘯辰笑道:“羅局長,你放心吧,我嬸子這個人,也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既然嫁了我叔叔,她也就把自己當成中國媳婦了。”

“這一次我們能夠與喬爾公司取得合作,多虧她了。”羅翔飛說道,“可惜我們沒什麽辦法能夠向她表示一下感謝。”

“這件事就交給我吧。”馮嘯辰呵呵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