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羅翔飛想一魚兩吃(第2/2頁)

舉例來說,精整工序中的橫剪切機組,以中方的力量是無法獨立制造出來的。但機組中的鋼卷車、開卷機、矯直機等,中國企業曾經有過制造的經驗,只是從前制造過的這類設備與西方國家當前的技術水平尚有一些差距,如果能夠得到外方的技術指導,中方是完全可以制造出來的。對於這部分設備,中方確定了“聯合設計、合作制造”的原則,要求對方必須轉讓相關的技術,由中方進行分包。

這些分包的部分,不屬於裝備中的核心技術部分,對方轉讓這些技術的障礙相對較小。但即便是這種不太核心的技術,對中方來說,也比現有的技術水平要高出一個台階了。能夠在合作中掌握這部分技術,中方企業已經足夠滿意。

除了直接得到的技術之外,由於每部分設備都要與整個系統相適應,因此中方在合作設計和制造這些非核心設備的過程中,能夠學到整個系統的設計思想,從而為中方開發出自有知識產權的成套裝備積累經驗。

在實際的歷史中,中國的裝備制造企業就是這樣通過一層層蠶食的方法,逐漸深入到了技術的核心,最終把自己的老師一個個給逼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

當然,在80年代初的這個時候,說這種話還為時過早,中國還得當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小學生,才有資格去與這些西方的老師們同台競技。

羅翔飛作為經委冶金局的官員,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整個冶金行業的技術發展,其中既包括冶金企業的裝備提升,也包括裝備制造企業的能力成長。對於他來說,這一次的1780毫米熱軋機引進,是標準的“一魚兩吃”,既要給南江鋼鐵廠帶回一套先進設備,同時又要讓浦海重型機器廠、秦州重型機器廠等企業獲得一部分的冶金裝備制造技術。

而喬子遠的想法就要單純得多了,他想要的只是一條生產線而已,至於未來誰能夠再生產出其他的生產線,就與他無關了。如果要在德國裝備商和國內裝備商之間做一個選擇,喬子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德國。對於讓幾家國內企業分包一部分設備這件事,喬子遠是極其不贊成的。

當然,不贊成歸不贊成,1780熱軋機引進的資金,是國家經委下撥的,喬子遠無話可說。真要和經委較勁,人家盡可把熱軋機轉給其他省的鋼鐵廠,無數省市的冶金廳都在盼著喬子遠對熱軋機說個“不”字,他如果拒絕了這套熱軋機,別的省市會給他送來一枚一噸重的鋼質勛章。

喬子遠自然沒那麽傻,他能夠做的,就是時不時地敲敲邊鼓,動搖一下羅翔飛的決心。如果要說誰對科爾皮茨的話最贊成,那就莫過於他喬子遠了。他甚至希望科爾皮茨的態度更堅決一些,徹底掐斷羅翔飛從德國引進技術的夢想,踏踏實實買一套現成的熱軋機回去就行了。

“老喬,你的想法我理解。”羅翔飛無奈地勸說道,“咱們國家是一個大國,冶金裝備這樣的東西,不可能永遠依賴外國,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其實,讓外國廠商轉移一部分技術,對於你們南江也是有好處的。你想想看,設備引進進來了,未來還要涉及到維護吧?如果咱們自己掌握了制造技術,維護的事情,國內就可以完成,不用千裏迢迢請德國技師去維護了,這不也是一個便利嗎?”

“老羅,你不用勸我,經委的精神我是完全支持的。”喬子遠趕緊辯解,說道:“我只是擔心德國人不願意放棄他們的技術,到時候一旦僵上了,咱們可就被動了。你看這個科什麽不就沒馬上答應我們的要求嗎?萬一他拖上幾個月,咱們還等著他嗎?”

羅翔飛搖搖頭道:“咱們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明天咱們就到波恩去,找另外兩家咨詢公司談談,我還就不信了,放著4%的傭金,難道還沒人願意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