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第2/3頁)

曹家和外人的死活,他自然會先選擇自家人。

“朕比較好奇,三年前你為什麽會幫助那些學子。”按照太子送上的折子,此時曹家就已經與主考官狼狽為奸了,他幫忙豈不是自毀前程?若不是他幫著那些人來到京城,也不會有此時的事情發生。

心思都被康熙看出來了,曹寅也知道瞞著沒用,他苦笑一聲:“並非是罪臣想要幫助他們,罪臣原本的打算是在路上解決他們的。罪臣知道皇上對學子的看中,若是讓他們見到皇上,江南的事情絕對兜不住。”

他當時想的是在路上解決他們,誰知道那些人比較機警,居然讓他們躲了過去還見到了皇上。

事情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索性就扮演起了‘盡忠職守’、‘大公無私’的形象,企圖以此混淆視聽。

因為是他‘幫助’了那些人入京,皇上若是調查江南的事情絕對不會往他身上想。畢竟誰會自己舉報自己呢,又不是活夠了,對吧?

事實上他也確實成功了,康熙真的沒懷疑他和曹家。前任欽差之所以沒查出什麽,很大程度上就是被曹寅給誤導了。若不是康熙總覺得不對,又派了太子等人過去,曹寅的計策還真就成功。

就像現在,他雖然派了太子去江南,還與太子說了不少他的好話,說他是絕對可以信任的人。

可誰讓太子有個不一般的太子妃呢?太子出行、太子妃肯定是會知道的,說起曹家就想起多年前見過的李氏,遂與太子說起她的看法。太子對太子妃也是信任,加上他自己本就謹慎,是以這一路都比較低調,更是給自己安了一個學子的名頭,還好巧不巧的遇上了受害人的弟弟。

之後又恰巧與曹家和李家旁支的人結識,兩人誤以為能賺一筆,一切的一切都太過巧合,所有的巧合加在一起,結果就把曹家搭進去了。

曹寅能說什麽?這大概就是天意吧?

康熙自嘲:“你們三家,朕自問對你曹家最好,沒想到曹家草菅人命、李家與亂黨勾結,反倒是朕最不重視的孫家犯的過錯最少。”

自從接到太子八百裏加急的信件,他一直在想這件事。他自問對曹李兩家不錯,卻不想竟然滋生起兩家如此大的野心。

“鄭氏呢?你可知道她的底細?”

曹寅搖頭,“罪臣的三弟媳婦?她就是個普通婦人,哦,要說有什麽特殊,她本來是個棄嬰,後來被前任江寧知府收養當做親女兒養。罪臣的娘覺得她與三弟般配就聘來當做嫡妻。”

江南那邊的慈幼堂是專門收養棄嬰的地方,比起男嬰,女嬰更能得到好的照應。並不是每個女嬰都會被收養的。就像這個鄭氏,她在慈幼堂生活了十三年,各項本事出類拔萃,這才能被江寧知府收養。

說是收養,其實就是拉攏官員的手段而已。

“三弟心裏應該也清楚鄭氏的來歷,不過鄭氏生的貌美,他自己心甘情願。至於別的什麽身份,罪臣實在不知。”

鄭氏到底是女眷,長得又貌美,李氏是個善妒的,曹寅也就用膳的時候見過,其他時候都是避著走的。原本他不覺得鄭氏有什麽,如今聽皇上一說,心裏難免會多想。

鄭氏能有什麽身份,總不會是前朝余孽吧?

這個念頭一上來,他就自嘲的笑了。江南是亂黨多,他還算有識人之明的,貪汙、殺人或許還有反沖的余地,若是跟亂黨勾結,那真是曹家無一人能幸免了。

路上,太子特意把他們分開,並無交流。到現在他都不知道李家就被亂黨滲透了的事情。

“巧了,還真就被你說對了,鄭氏還真是前朝余孽,她是台灣鄭家流落在外的孩子,鄭家嫡系。前任江寧知府收養她,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此外前任江寧知府也是前朝人士。”

前江寧知府在任的時候曹寅就是江寧的織造了,兩人還共事了好幾年。曹寅那麽聰明是真沒察覺還是裝的,康熙不知道。

而曹寅聽到這個消息徹底傻了,怎麽會呢?可看皇上的臉色又不像是說謊騙他。因為沒必要。

君要臣死、臣就得死,皇上想要他們一家子的命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犯不著說謊騙他。

曹家完了。

見過曹寅,又是李煦,比起曹寅孫文成的痛快,李煦則是面無表情,無論康熙說什麽他都不開口。

康熙氣急,“你以為你不說朕就拿你沒辦法?私通反賊,其罪當誅九族。朕不會誅你九族,那些人認識你也夠倒黴的,無辜之人沒必要被你連累。但你李家不管男女老幼,朕一個都不會留。別說什麽稚子無辜,既然享受了你的黑心錢,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很多時候康熙還是仁慈的,就比如雖然兩人犯下的罪過很大,他是真的沒打算跟孩童計較的。可李煦擺明了不配合,對這樣的人,康熙覺得他也沒必要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