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馬來亞教父傳奇(第3/4頁)

煙酒商行開了三年,手裏有了兩三千塊叻幣積蓄之後,盧佑又開始動了其他心思,在馬來亞最賺錢的就是礦山生意,他聽說拉律地區礦藏豐富,所以把煙酒商行的股份交給自己的同鄉,帶了一部分現金,獨自前往拉律,尋找入股礦山生意的機會。

結果等他到了拉律之後,盧佑才發現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麽簡單,拉律的確礦藏豐富,但是華人也眾多,當地華人分成兩大幫派,互相爭奪礦山生意,一方是義興三合會,一方是海山建德堂,來拉律的華人,100%的要選擇站隊,不存在第三種選擇,在這個地區,華人幫派的仇殺不受控制,每天兩大幫派都會因為各種事件發生血腥事件,而且動輒就是數百人的械鬥,如果不加入其中一方,兩大幫派會同時找外來者的麻煩,盧佑無奈之下,選擇加入了義興三合會,也沒有敢說自己是帶著現金來拉律地區想入股礦山生意的,只說是學過廚師,想來這裏找工作。

當時幫派對自己的成員還算講義氣,盧佑想找工作,幫派幫他找了一份在某處錫礦做廚師兼采購的工作,盧佑入了幫派幾個月後就看清楚,只有兩大華人幫派中的大人物,才有資格在這個地區與英國人合夥做礦山生意,不然外來人就算口袋有錢,也是被當成羊牯搶掉的下場。

認清現實的盧佑幾乎是豁出命來搏,幫派有事他出頭,工作上也盡可能想辦法通過采購積累財富,在幫派拼殺五年,盧佑憑借夠狠夠兇,又懂英文與當地英國人交流,成功上位,年僅二十五歲,就成為義興三合會在拉律地區的大佬級人物,手裏的財富也終於勉強夠入股礦山生意,1872年,盧佑的礦場正式開業,可惜好景不長,1873年,義興三合會與海山建德堂爆發了數年間最大的流血沖突,雙方數千人在拉律各個村鎮爆發沖突,盧佑的礦場被海山建德堂近千名成員沖入摧毀,礦山設備房屋全部被縱火焚燒,手下礦工要麽被砍死砍傷,要麽就趁亂逃走。

這次沖突持續了數個月,拉律地區多個礦場癱瘓,最後英國殖民政府當地的駐紮官親自約談兩大華人幫派進行調停,才告一段落。

但是爭端雖然停息,但是盧佑生意卻也宣告終結,就在盧佑心灰意冷準備離開拉律地區時,拉律所屬的霹靂州英國駐紮官被馬來亞土著刺殺,英國殖民政府大怒,派遣大批英軍進駐霹靂州彈壓土著,英軍在當地需要糧餉,盧佑抓住機會,憑借自己懂英語,和自己的幫會身份,拿到了一份替英軍供應糧餉的合同,靠著這份合同,抓住機會的盧佑賺到了第一筆大錢,足足五萬塊叻幣。

用這筆錢,在因為英軍進駐而安穩下來的霹靂州,盧佑馬上又與人合夥再度開辦礦山,生意紅火,半年時間,財富從五萬塊就膨脹到十五萬,翻了三倍,不過隨後錫價大跌,盧佑的十五萬又損失的所剩無幾。

好在他有英軍的關系,把自己僅剩的數千塊叻幣打點了霹靂州駐紮官,爭取到了對霹靂州甘丁文地區承包稅捐的合同,之後隨著錫價回漲和承包稅捐,盧佑身家再度暴增,截止1981年,盧佑身家已近五十萬叻幣,時年三十六歲,從十四歲被賣豬仔到馬來亞,整整拼殺二十二個春秋,成為甘丁文地區華人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1982年,盧佑離家二十三年後,把礦山股份撤出換成現金,重返故鄉,當年的童養媳妻子仍然在等著他歸來,盧佑在故鄉停留四年,之後決定重返馬來亞繼續做生意,當時男人出洋,很少有人帶家眷,這四年間妻子未懷孕,擔心妻子孤單,盧佑買了一個嬰兒給妻子,然後又出錢在省城廣州置辦家業商鋪,招募一批可靠工人和傭人,又留了一筆錢讓妻子有所依靠,這才又二次前往馬來亞。

這一次,盧佑沒有去新加坡和甘丁文,而是去了吉隆坡發展,如今他身家頗豐,靠著金錢開道,結識了吉隆坡最具權勢的英國駐紮官,彼時恰逢吉隆坡大火,大半城市付之一炬,百廢待興,急需重建,英國人委托盧佑招募華工來建設吉隆坡,當年的豬仔盧佑,變成了豬仔販子盧佑,至此徹底開始真正發跡。

憑借與英國人的良好關系,盧佑不僅涉獵華工生意,鴉片生意,煙酒生意,錫礦生意,更是拿下了四個州的承包稅捐生意,只是四個州的稅捐,每年為盧佑帶來的財富就不低於五百萬叻幣。

到1896年時,吉隆坡三分之一的住宅樓都是盧佑的,吉隆坡的所有鴉片生意都是盧佑的,馬來亞數個州的賭牌,煙牌,酒牌也都握在盧佑手裏,賭牌煙牌酒牌這些並不是指簡單的鴉片館賭場酒樓營業執照,而是專營權,代表整個州只有盧佑才能合法開設釀酒廠,鴉片工廠,賭場,其他人想要開設鴉片館,賭場,賣酒,就必須征得盧佑同意,並且盧佑被委任為雪蘭莪州議員,衛生局委員,成為了馬來亞的社會名流,受到殖民地政府英國官員的器重,在雪蘭莪州擁有兩萬英畝的土地,而他在各個地區靠吞並,收購的大量礦場中,為盧佑工作的礦工就有十余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