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審慎的樂觀(第2/3頁)

“這其中,金融方面的努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對房地產市場的將來,還是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要說我們國家起步晚,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日本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國家肯定會吸取,比如,導致日元大幅升值的廣場協議,使得日元資產吸引力增強;又比如,為了緩解日元升值後的經濟下滑和通脹壓力,日本央行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又進一步大幅助長了資產泡沫……

關於這些經驗,行長自然比馮一平清楚,倒是馮一平說的將來國內房地產泡沫的形式和那幾條意見,對他有些參考作用。

“如果連你這個現在就對房地產發展持很大意見的人,都對未來不是那麽悲觀,那這是一個好消息。”行長說。

對於房地產的發展,國內的經濟界,現在還沒有類似馮一平這樣潑冷水的言論,出來發表看法的,大多數都是在鼓吹——不排除他們這其中有利益輸送的可能。

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那些能安於做學問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都在用各種渠道和手段,把自己的研究,直接和經濟效益掛鉤。

“你說的廉租房和經適房,香港和新加坡都在采取這種措施,這確實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減輕居民負擔的有效措施。”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和新加坡建立了幹部培訓和交流機制,對新加坡的一些先進經驗,國內的很多幹部都不陌生。

行長這裏有些話沒說,其實,早在94年,幾部委就聯合發布了《城鎮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管理辦法》,不過,推行得相當不得力,而且,大多數時候,它也不是以經適房的面目出現,而是“安居工程”。

至於廉租房,那就更是沒什麽進展,連經適房這種半計劃半市場,地方財政多少有利可圖的商品房,各地都推行不力,遑論基本靠政府投入的廉租房了。

“我個人一點不成熟的意見,我們國家的住房保障制度,最好還是應該以廉租房為主,經適房的申購資格認證,問題會比較復雜。”

這他說得其實還非常客氣,經適房發展到後來,好多地方完全走了樣,要麽,徹底淪為一些機關單位的福利,要麽,政府把資格審查工作幹脆甩給開發商,導致各地出現了很多開著好車住經適房的現象。

而且經適房的定價,對於很多有需求,但收入又低的家庭來說,依然買不起。

這其中的關礙,行長自然是一想就明白。

不過,明白是一回事,想改變,或者是能不能改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除了這些,你還有沒有其它意見?”行長問。

“行長您也清楚,這樣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全局的、系統性問題,以我現在的水平,還想不出什麽有效的方法來。”

話說,這也不是我應該操心的事。

“還是個人的看法,金融機構在這裏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著行長嘛,當然還是說金融方面的事,“不管是匯率、利率、信貸還是資本市場的政策,都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極大影響。”

未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各種調控,主要還是通過金融機構來實現——雖然多半都並沒有什麽用,有時反而越調越漲。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國的金融機構,如何有效應對將來國際上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如果頂不住壓力,讓人民幣升值,那就和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一樣,會增加人民幣的資產吸引力。”

“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會吸引國際上大量的熱錢湧入,不排除這些熱錢也進入房地產市場,尋找套利的機會。”

後來,很多城市的地產開發商和政府,之所以不願意降低房價,就是對國際熱錢抱有很大期望。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隨著出口和貿易順差的迅速增長,國際上已經有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

行長點點頭,“其它的呢?”

馮一平赧然,“再真沒有。”

再說,我就是說了,有用嗎?

房地產問題不能解決嗎?其實,對國家來說,難,也不難,真狠狠心,投入個幾萬億,大建一批保障房,房價還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瘋漲?才怪呢!

“不錯,不錯,還是很有見地,”行長喝著茶誇馮一平,“對大局的把握,你不但遠超我帶的博士生,也比一些知名學者還要全面客觀。”

“行長您過獎,老院長……?”馮一平問了一句,提起了一個他們都認識的老人,馬上覺得失言。

行長可以說是老院長的嫡系門生,80年代他在清華讀在職研究生的時候,老院長親自帶過他的課。

可是老院長不是一般的老人,這樣正國級的領導,即使退休,他的近況,也肯定是機密,怎麽好隨便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