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8章 成功一半(第2/2頁)

“好萊塢報道”,九十分,“特雷沃若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工作,每個環節都是正確的,令人敬佩的節奏控制貫穿始終;透過電影大屏幕,可以感受到特雷沃若試圖致敬斯皮爾伯格1993年那部橫空出世作品的迫切欲望,而他成功了。最美妙的部分無疑是高潮的全面調度,觀眾在感嘆恐龍對決的刺激之余,依舊不會忘記藍禮·霍爾的重要存在。”

“紐約時報”,九十分,“‘侏羅紀世界’是今年夏天迫切需要的一部作品。它並不是’星際穿越’或者’地心引力’那樣深奧的作品,也沒有呈現出什麽新意內容;但是,當所有矛盾沖突匯聚在一起,碰撞出難能可貴的火花,腎上腺素的全面爆發能夠讓觀眾欣賞到血腥與暴力的快感,還有演員們準確到位的表演也是一大亮點。”

“綜藝”,八十八分,“無疑,這部作品傳承了斯皮爾伯格版本’侏羅紀公園’的諸多優點:豐富的想象力、刺激的驚悚感和一絲對於人類自身的反思,並且經過二十一世紀全新視角的加工,呈現出了一桶奶油爆米花。它完美嗎?當然不;它值得走進電影院嗎?一百個願意。”

“紐約客”,八十五分,“無論你準備如何評價’侏羅紀世界’,這部電影精彩絕倫的視覺特效都足以保持觀影的高度注意力,讓觀眾能夠短暫逃離現實生活而進入自己對未知的想象力之中,並且讓那些缺乏幻想與夢想的電影黯然失色。而最精彩的部分就在於,它能夠喚醒我們曾經對電影魔法的喜愛與狂熱,這就足以證明許多事情了。”

“村之聲”,八十三分,“這是一部新鮮而刺激的電影,星星點點的細節都在提醒著人們原版系列電影的存在,但絕對不是拙劣的翻拍或者復制,特雷沃若為電影注入了新鮮的想象力和大膽的全新詮釋,也許電影注定無法如同二十二年前一般創造一個全新世界,但至少它為系列重啟開了一個好頭。”

“衛報”,八十三分,“暑期档的完美選擇:有趣、爽快、刺激、驚險,甚至還有一點荒謬到令人發笑的怪異,同時,還有機智巧妙的轉折。我們還能夠要求什麽呢?另外,藍禮·霍爾的光芒依舊閃耀。”

“芝加哥論壇報”,八十分,“如果你只需要一個理由前往電影院,那麽藍禮·霍爾可以滿足你對電影的一切要求,毋庸置疑,這是他個人魅力最為迷人的一部作品,就連恐龍都淪為他的陪襯;如果你還需要更多理由,那麽恐龍應該可以加分。”

“美國周刊”,八十分,“在恐龍主宰地球電影院的二十年之後,我們是否依舊能夠暫時放下手機兩個小時而放下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嘲諷與清高,坦然地承認,自己依舊被那群生活的存在而震撼而感嘆?特雷沃若,他顯然堅定不移地相信這一點,他的誠懇與專注則讓每一位觀眾也願意承認喝一點。霍爾,他則讓這一觀點更加具有說服力。”

顯而易見地,好評則更加客觀也更加寬容:對於商業電影來說,他們沒有嚴苛地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而是以市場需求的層面展開評價——畢竟,這不是“星際穿越”,他們可以對克裏斯托弗·諾蘭提出更多期待,但科林·特雷沃若和環球影業本來就沒有準備在內核層面深入挖掘,那就根本沒有必要了。

更何況,從“侏羅紀公園”到“侏羅紀世界”,觀眾從來都不是因為“電影探討了人類與恐龍之間同生共死的關系”而走進電影院,就好像“大白鯊”的真正經典之處絕對不在於探討了保護自然環境重要性一般。

所有好評都達成了一個共識:在節奏控制和高潮鋪墊之上,“侏羅紀世界”確實達到了要求,甚至還有小小驚喜。至於細節,則每個人有著自己的感受,這才導致了評分的差異,但並不影響電影的出色。

最最有趣的部分,不是關於藍禮的贊揚,而是源自於“紐約時報”詳細影評的一個觀點:

藍禮·霍爾曾經花費大量時間與科林·特雷沃若探討修改劇本,冗長繁瑣的支線被刪減不少,減少些許野心,而迫使劇本更加凝練也更加清晰,這無疑使得成品質量上升一個台階;另外,藍禮與布萊絲之間的情感互動也埋下了伏筆,讓故事得到了延伸,這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