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8章 成功一半

“獨立電報”,六十分,“科林·特雷沃若,就如同大部分類型片行活導演一般,他們能夠找到商業電影的最低底線,但是在朝著更高水平層次嘗試的時候,卻總是在愚蠢和嚴肅的平衡掌控之間迷失自己。”

“每日新聞報”,六十分,“它原本可以更糟糕,但感謝上帝,藍禮·霍爾拯救了這部作品;遺憾的是,藍禮也沒有能夠擺脫恐龍追逐的慌亂與恐懼,電影的最終成品只能勉強算是達到及格線。”

“名利場”,六十分,“電影足夠有趣,能夠吸引觀眾保持注意力到終點;但觀影結束之後能夠意識到,相較於劇本的內涵與深度卻又是遠遠不夠的。問題不在於恐龍是否新鮮生動,而在於僅僅依靠恐龍是不足的。唯一正確選擇是藍禮·霍爾的登場,他的存在讓電影擁有了更多可能,我願意為了他走進續集的電影院——前提是,續集的時候他依舊能夠出現在演員列表裏。”

“華盛頓郵報”,六十分,“很難區別’侏羅紀世界’到底是想要成為爆米花式的垃圾食品,還是希望能夠更進一步。科林·特雷沃若試圖在主題內涵層面上做出更多嘗試,問題就出現在,他似乎想要嘗試得東西太多了。”

“芝加哥太陽報”,六十分,“每三個美國人之中就肯定有一個人願意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侏羅紀世界’,他們可以準確無誤地找到自己期待看到的東西,不多,也不少。遺憾的是,那’不多’的部分卻讓人失望。這是一部藍禮·霍爾的電影,我們期待著看到更多,除了他的表演之外,還有更多具有價值的東西。”

“洛杉磯時報”,六十分,“‘侏羅紀世界’看起來像是一部大熱制作,它具備了一部電影引爆票房市場的所有要素,嚴肅和幽默、人物和故事,當然,還有爆米花式的刺激,所有東西都被放在攪拌機之中打碎在了一起;但這些碎片的混雜真的能夠讓觀眾保持期待嗎?藍禮·霍爾依舊是電影最美好的部分,但這也就是全部了。”

粗粗一掃,不難發現,給出中評的媒體不在少數,而且其中不乏“洛杉磯時報”、“芝加哥太陽報”這樣的權威人士。

各式各樣的觀點有著一點相似之處,豐富龐雜的內核卻沒有能夠更進一步地深入討論,最終使得電影停留在一個不上不下、不多不少的層面,有時候,這意味著平衡;而有時候,這則意味著中庸——顯然,“侏羅紀世界”屬於後者。

當初藍禮拿到劇本的時候,他就提出了相似的觀點:劇本野心太大了,諸多支線散落開來,試圖討論的問題著實太多,但所有都只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這也就使得那些思考停留在不冷不熱的狀態,反而可能導致觀眾的分心。

後來,劇本根據藍禮的想法做出了調整,並且以歐文和布萊爾的關系作為暗線,將關於利用恐龍作為戰爭武器的相關思考串聯起來,整個故事顯得精簡凝練了許多;但從成品來看,科林·特雷沃若還是沒有舍得放棄那些支線橋段的鋪墊,這也導致電影的主題思想還是略顯龐雜,影響到了觀影感受。

自然而然地,這也就成為了影評人攻擊的焦點。

但安迪卻覺得這非常有趣。

一來,當初藍禮接手劇本的時候,就提出了相關意見,對電影的成品質量提出擔憂;而現在的媒體反應恰恰證實了藍禮的評價,這也再次證明了藍禮對於劇本的獨到解讀。

二來,細細瀏覽差評和中評的內容,不難發現,差評主要集中在整部電影的調度和控制上,這也是商業爆米花電影最重要的部分,如果無法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那麽一切都是徒勞;而中評則主要集中在內核的詮釋表達上,這是商業電影從及格層面更進一步躋身為優秀的關鍵,觀眾們不僅僅是刺激一把就算,還期待著能夠得到更多體驗。

“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能夠鑄就影史奇跡,絕對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更多是偶然之中帶著必然;而“復仇者聯盟”的票房大捷則是另外一種類型,中評媒體顯然就期待著“侏羅紀世界”能夠帶來更多東西。

那麽,“侏羅紀世界”是否能夠帶來更多呢?

這個問題,就要看看好評媒體的意見了——差評決定下限,而好評決定上限,商業電影的口碑落腳在此一舉。

“帝國”,九十五分,“‘侏羅紀世界’是一部純粹的、傻乎乎的、撞墻式喜悅的爆米花喜劇,當進場接過3D眼鏡的時候,你可以暫時將大腦寄存在行李處,然後等離開的時候再取回來。娛樂效果堪比三年前的’復仇者聯盟’,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藍禮·霍爾的魅力足以彌補六人初代復仇者聯盟的人數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