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8章 專業意見(第2/2頁)

他們同樣才華橫溢,拒絕為頒獎季而生,卻總是在不經意間,以自己的驚艷才華打動奧斯卡的學院評委們,意外登上了奧斯卡舞台,卻顆粒無收,而後又重新回到自己勤勤懇懇的藝術創作道路之上,似乎與主流觀眾漸行漸遠,卻在小眾觀眾之中擁有著自己的聲望和擁簇。

其實,大衛·林奇、斯坦利·庫布裏克、約翰·克勞利也都是這樣的導演,他們才是整個北美電影市場裏藝術創作領域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最終由凱特·布蘭切特和魯妮·瑪拉聯合主演的“卡羅爾”,在那一年頒獎季斬獲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等六項奧斯卡提名,甚至距離最佳導演提名也只是一步之遙,卻因為托德·海因斯不願意配合學院公關而倒在了門檻之前。

“布魯克林”也是如此。

這部作品改編自愛爾蘭當代作家科爾姆·托賓(Colm Toibin)的原著小說,這位小說家最擅長的就是撰寫當代愛爾蘭社會以及移民他鄉的愛爾蘭人生活;同時,負責改編劇本的尼克·霍恩比(Nick Hornby)也是一名作家,“單親插班生”、“失戀排行榜”等輕喜劇都是他的作品,另外,他還擔任了“成長教育”的編劇。

故事講述了五十年代的紐約,一名愛爾蘭姑娘來到這裏追逐夢想,卻忍不住開始想念自己在故鄉的生活,然後在這裏遇到了一個意大利男孩,墜入愛河,她突然發現,自己需要作出決策,她是否應該留在紐約和男孩建立一個家庭,然後永遠地生活在這裏,那麽……她的故鄉呢?

和“卡羅爾”一樣,“布魯克林”把故事背景放在了五十年代的紐約,並且同樣聚焦於一個女孩的情感經歷,鄉愁和愛情是整部電影的著力點。以細膩的筆觸來展現那些溫柔情感最真實也最真摯的模樣。

“布魯克林”的女主角最終由愛爾蘭演員西爾莎·羅南(Saoirise Ronan)出演,2007年憑借著“贖罪”一戰成名之後,她也經歷了一番動蕩,從童星轉型成為成年演員,從藝術電影起步進而探索商業作品的可能,卻始終不太順遂,最後終於遇到了“布魯克林”。

在那一年的頒獎季之中,“布魯克林”贏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等三項重要提名。

“卡羅爾”和“布魯克林”都是2015年的作品,並且雙雙在當年以黑馬姿態殺出了一條血路,輕盈而小巧的作品分量有點“愛瘋了”的意思,最終贏得的矚目也遠遠超出了期待。

那麽,藍禮應該推薦魯妮出演哪一部作品呢?

上一世,魯妮最終出演了“卡羅爾”,這是契合歷史軌跡的選擇。

事實上,魯妮也確實完成了無比精彩的演出,這為她成功贏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但進入頒獎季之後,考慮到凱特·布蘭切特的聲望和人脈具備更多潛力,本來一直是雙女主沖刺學院公關的作品,哈維·韋恩斯坦果斷地拍板,把凱特推上了女主角位置、而魯妮則成為了女配角。

按照歷史,“卡羅爾”的北美發行權最終落入了韋恩斯坦影業手中。

現在,“卡羅爾”項目依舊在藍禮手中,卻不知道哈維是不是也正在考量這部作品,還是說等待電影制作出來之後——亦或者是等卡司陣容敲定之後,哈維才注意到了這部作品。

似乎在無形之中,藍禮和哈維又一次針對上了,不過,在北美獨立電影的發行市場裏,想要避開哈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沒有“卡羅爾”,西西弗斯影業和韋恩斯坦影業的正面交鋒也是命中注定的。比起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來說,韋恩斯坦影業的難纏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較而言,由福克斯探照燈購買了發行權的“布魯克林”則沒有如此“幸福的煩惱”,他們成功地為西爾莎贏得了第二次奧斯卡提名、也是首次奧斯卡影後提名,真正地讓西爾莎闖出了一片天地。

此刻面臨魯妮的問題,藍禮暫時把上一世的固定觀念拋卻,認認真真地思考了一番,從角色和劇本的角度出發,站在魯妮的角度來重新看待故事的脈絡和輪廓,最後鄭重其事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卡羅爾’。”

與哈維無關,與魯妮有關,一切都只是關於表演、關於故事、關於角色,藍禮給出了自己的專業意見。他正在試圖從演員的視角給出制片人的意見,這也是一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