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別人介紹居思源時,總是會捎上一句“居老的公子”(第5/6頁)

程文遠、黃千裏,還有葉秋紅,江平一定不只這麽些官員後代,但這三個人有代表性,居思源在三個老同志的名字下面畫了道粗杠子。

江平本土成長起來的有影響的人物中,馬鳴列舉了十幾個,其中大都在外地。有院士,有部委級幹部,這其中有兩個,居思源以前接觸過。他注意的是仍在本土的,這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大路集團老總路大海,這個人居思源在省裏就聽說過,搞路橋工程,在全國都有影響;第二個是黃千裏,長江實業,但馬鳴沒說到底從事什麽類型的實業;第三是華美集團老總李和平;第四個是太陽制造老總王海,馬鳴特別注明:這是江平目前最後一家未改制的國企。“長江實業”這四個字,居思源這幾天在網絡上經常碰到,有些網民說長江實業就是江平黑惡勢力的集結地。居思源用紅筆在黃千裏名字下打了個三角形,又在太陽制造後面打了個問號。

對於意見領袖,顯然現在馬鳴是搞懂了其中的含義。他提供了三個人的名字:參商、老藤椅、居高聲自遠。這顯然是三個網名,都有些意思。參商,這讓居思源忽然想起大學時的一個同學,叫錢參商,這名字來源於杜甫的一首詩,那是寫給衛八處士的,其中就有:“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當年,大家都覺得錢參商這名字取得有詩意,而且很有一種時光匆促、人生須臾的感嘆。老藤椅有時光的痕跡,居高聲自遠也是取自唐詩,應該是駱賓王的《蟬》,下一句好像是“非關藉秋風”。都好,都好啊,顯示了江平的文化底蘊。但同時,居思源也感到這樣的三個意見領袖,絕對不會是一般的意見領袖。他打開網絡,查了查這三個人的相關帖子,他一直讀了一個下午,許多帖子都可以稱得上是“真知灼見”。他甚至想讓馬鳴將這三個人請來,好好地深入地談一談。但顯然不合適。那是民間的,民間有民間的規則,你不能用官場的規則去強求他。

他也注意到了老藤椅所發的一個帖子——《新市長來了江平會走向哪條路?》

這個題目有點大,似乎有些標題黨,但網絡就是這樣,意見領袖知道如何一開始就吸引人的眼球。網民的討論也十分活躍,就下一步江平怎麽走,無外乎三大點:首先要團結,其次要發展經濟,再次要體現江平特色,還有就是要打造清正廉潔的政府。居思源看著,忍不住就用自己的網名“老報人”回了個帖子,提出:“討論十分有必要,相信對新市長的下一步政府工作會有指導和幫助。但是討論還應該深入,要在如何發展經濟,尤其是特色上提出切實的意見。對於打造清正廉潔的政府,這是老百姓的期望,也肯定會是新市長的期望。”

下午六點,居思源發了這個回帖,晚上十一點,他看到了老藤椅就此回復的帖子:“此帖十分有意義,疑似新市長手筆。如果是,向新市長敬禮!這是最好的開端。”

他沒再回帖。

國慶長假前一天,居思源參加了由市委宣傳部、文化局等部門舉辦的國慶文藝晚會。他到劇場的時候,七點五十分,離演出開始還有十分鐘。這是他的習慣。提前十分鐘到場,但絕不過於提前。當然也絕不遲到。他和徐渭達、程文遠並排坐在劇場的第三排,前面是安排好的學生方陣。演出結束,他和徐渭達上台接見演員。徐渭達給他介紹說:“這是文化局局長葉秋紅。”

“居市長好!”葉秋紅很大方地伸出手,居思源握了一下,手溫熱,也細膩。

他點點頭。

這女人看起來也就四十歲掛邊,長發,明顯燙過,燈光下有些微黃。臉色倒也白凈,但有點疲倦。她站在居思源邊上,同演員們集體合影。合影完了,徐渭達問居思源:“長假怎麽安排了?”

“回去待兩天。反正這邊還才開始。”

“好,等馬上工作全部接手了,想回去都難。即使回去了,也大概就是蜻蜓點水。回去陪陪小池,還有老爺子。”

“是啊,是啊!”

“不過,長假中間也許還得請你過來。可能北京有一批江平的老鄉要回來,到時你得出面。市長嘛,不出面不好說。”

“渭達書記在,就行。”

“那不一樣,哈哈,到時我讓辦公室通知你。”

程文遠跟在後面,大家往外走。葉秋紅跑上來,對居思源道:“居市長,難得今天這麽多領導來指導,我給演職員們安排了夜宵。幾位領導能不能出席一下,也算是給他們鼓勵鼓勵?”

“這……”徐渭達掉過頭,對居思源說:“我還有事,這,思源市長參加吧!文遠同志也參加一下。”

居思源沒說話。

葉秋紅挑了下眉毛,說:“尉遲部長晚上不在,她委托我感謝各位領導。居市長,既然書記說了,您就……您剛到江平,也算是一次調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