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12頁)

通過掌控文化名流的話語導向,達到左右整個社會民意的目的,需要具有高超的智慧與技巧。此前五年間,黃一平跟隨足智多謀的馮開嶺,基本諳熟了這一妙招。現在再次運用起來,完全已經達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民間輿論發動起來了,市級機關馬上跟進。為此,除了新聞媒體上的大肆宣傳外,有關部門牽頭組織的兩場報告會,效果也很顯著。

前些時,黃一平召集新聞、宣傳及相關主管部門,商量有關“鯤鵬館”的吹風、預熱,文化、廣電、體育等幾個部門主動提出,組織省內專家、學者給機關幹部搞點專題講座。廖志國一聽,深以為然,當即要求黃一平以他的名義負責協調,由機關工委牽頭上述部門共同參與,名稱由講座改為學術報告會。首場報告會,邀請了省社科院院長主講,題目是《城市文化與城市建築》。對於一場普通的報告會,眾多機關幹部本沒有當回事,可是廖志國卻極為重視。他授意黃一平與機關工委商定,專門印制了對號入座的入場券,提前發了通知,明確了處、科級及普通幹部的參加比例,要求不得遲到早退、有事必須請假,等等。規定時間一到,廖志國不僅早已親自坐到台下的聽眾席,而且指令機關工委對照座位清點人數,並當場要求各單位主要領導說明並追查缺席者去向。這一來,那些人數不全的部委辦局一把手慌了,又是打電話,又是派人找,或者趕緊通知來人補缺,還得考慮會後如何寫書面檢查。

廖志國此舉,一來是抓了會風,二來也是給一向慵懶的陽城官場敲了“驚堂木”,施了“殺威棍”。果然,等到第二場報告會時,整個機關禮堂座無虛席。那些坐在台下洗耳恭聽者,心裏不禁暗暗嘀咕:這個廖志國,還真是個不按常規出牌的另類市長哩。

前邊說過,廖志國曾經收到一則短信,是反映陽城官場規律的兩個小段子。那兩個段子,說是玩笑卻又並非完全玩笑,實際上符合人們對官場、官員的認識與理解。本來,在多數人看來,廖志國上任伊始,怎麽說也得有一年半載的觀望、適應期,大家也樂得借此休養生息,既熟悉一下這個新市長,也思考一番如何才能貼近上去。然而,“鯤鵬館”計劃一出台,很多人幡然醒悟:廖志國這位新任市長有別於他人,此舉意味其將提前開劈三板斧、點燃三把火。這樣一來,持觀望態度的那些人,就有些坐不住了,而其中某些嗅覺靈敏之徒,更是興奮異常,感覺機遇將臨,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起來。說白了,守株待兔對有些領導適用,對廖志國這樣的領導可能就不適用。何況,此前關於廖志國視察規劃局、百般羞辱於海東的故事,在機關裏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諸多因素綜合考慮,敲山震虎、殺一儆百這個淺顯道理,想必大家都懂。而一步遲、步步遲這個金科玉律,陽城官場諸公更不陌生。

熟悉官場的人都知道,像廖志國這樣的外來領導,初來乍到,大家對他不摸底,也很難馬上找到接近他的路徑。加上,其人性格直率,行事作風疏朗,初到陽城就說了許多狠話,定下多少清規戒律,諸如不吃請不收禮啦,不搞同學同鄉那一套啦,不在宿舍裏接訪客談工作啦,等等,弄得大家更不敢輕易近前,甚至有些膽戰心驚。俗語說“老鼠搬鴨蛋無從下手”,不光因為老鼠爪子小、力氣寡,也是由於鴨蛋本身缺少抓拿,沒有下手之處。現在,既然廖志國開始搞所謂“鯤鵬館”了,自然就讓那些有想法的幹部,找到了下手、抓拿之處。

“鯤鵬館”項目社會反響之熱烈,除了沸騰於新聞媒體、民間議論之外,也還通過各種途徑直達廖志國跟前。剛到陽城上任,廖志國承襲了陽江市府的做法,專門開設了郵政、網絡渠道的市長信箱,令早已流於形式、形同虛設的市長熱線電話恢復正常。因此,對於他的“鯤鵬館”計劃,就有好多群眾來信來電,或是表示熱情支持,或是積極出謀劃策。來信者中,既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文化名人等社會賢達,也有普通機關幹部、市民群眾。其中,竟然就有某文化名流提出:陽城乃古代鯤鵬之城,如今正當跨越騰飛之時,要麽不建,要建就要建設具有鯤鵬展翅般氣勢的偉大工程,如此方才順時勢、合民意、具時代氣息!這篇文章,迅速在電台、電視和幾家報紙上相繼報道出來,正好為“鯤鵬館”其名的出籠做了鋪墊。

對此,廖志國表示滿意,說:“嗯,不錯,領導人的設想、規劃能夠和群眾呼聲如此吻合,這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民望工程!”

其實,那些熱情洋溢的來信,大多系文化、體育部門和新聞單位刻意組織,而黃一平更是真正的幕後總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