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沙州市出現第一例“非典” 職業榮譽(第5/7頁)

許慶蓉重重地點頭,道:“衛生系統絕對不會再丟臉。”

回到了辦公室,晏春平給侯衛東泡了一杯濃茶,問:“關不關門?”侯衛東道:“關門,專心等林安的消息。”

到了下午五點,侯衛東接到何敏文的電話。

何敏文道:“下午座談會結束了,沒有談成。杜軍這麽粗的一條漢子,差點掉淚了。”

侯衛東想起杜軍黑壯的身體,道:“這一塊硬骨頭必須啃下來。按照原定計劃,晚上由普區長出馬開座談會,給村民講清楚利害關系。再談不妥當,就得由老粟他們出馬了。”

下班之前,侯衛東給洪昂打了電話,道:“洪書記,晚上有空沒有,沒有什麽大事,到新月樓吃酸菜尖頭魚,就我們兩人。”

在防非工作中,政法系統是一支特別重要的力量,他想與政法委書記多一點溝通,既對決策有利,也方便執行。

洪昂道:“抱歉,老弟。今天沒有時間,剛才老粟跟我談了林安的事,我只有一個觀點,公安必須依法履行職責,保一方平安。晚上我約了檢察長,檢察院在‘非典’時期更要依法履行職責,對玩忽職守、瀆職失職犯罪進行嚴厲打擊。”

侯衛東真誠地道:“洪書記,謝謝你的大力支持。”

洪昂在電話裏笑了起來:“防治‘非典’是所有人的事情,沙州人應該慶幸有一個出色的防非辦主任。”

結束通話後,侯衛東想起了自己同許慶蓉的談話,自嘲道:“我怎麽也和許慶蓉說一樣的話,看來在什麽位置就會說什麽話,誰也不能脫俗。”

晚上在西城區政府開的座談會,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林安村民暫時答應不再圍堵煤炭療養院。村民們提出要由區政府出錢硬化林安村機耕道,西城區副區長普兵通過杜鎮黨委書記杜軍之口同意了硬化道路的要求。

得知與村民達成協議,侯衛東松了一口氣,心情舒暢地離開了市政府大樓。

回到自己家裏,接到了秘書晏春平的短信:“《嶺西日報》明天采訪沙州抗非工作。”

侯衛東與《嶺西日報》保持著極為友好的關系,每當面臨重大抉擇時,他總會想到《嶺西日報》。這一次抗擊“非典”,由於不可測的因素太多,在沒有取得抗非徹底勝利前,記者介入說不定會有反效果。而段英正在哺乳期,應該不會來到沙州。

侯衛東給晏春平回了電話,道:“記者是什麽時候來,誰帶隊,是我們邀請的,還是省裏的任務?”

晏春平料到侯衛東有此一問,早就做足功課,道:“這次采訪活動是省委宣傳部統一安排,帶隊領導姓傅,明天上午10點鐘到達,我正在準備介紹材料。”

侯衛東道:“做得很好,辛苦了。”

早上起來,侯衛東給晏春平打了電話:“從辦公室要一輛普通一些的舊車,到林安村去看一看。”他準備先到林安村看現場,然後回來與《嶺西日報》的記者見面。

西城區失去了往日繁華,街道上行人稀稀拉拉,約有三分之一的行人戴著口罩。

煤炭療養院孤零零地位於林耕道之前,圍堵醫院大門的村民已經散去,一些工人在修復被損壞的鐵門和倒地的小部分圍墻,地上還散亂地丟棄著一些食品包裝袋和礦泉水瓶子。

晏春平倒吸了一口涼氣:“過來搞破壞的村民不少,我估計村幹部參與其中。”

侯衛東道:“你憑什麽這樣判斷?”

“嶺西農村大多數地方是淺丘,居住方式以單家獨戶為主,小聚居為輔。再加上千百年來的自然經濟傳統,村民大多數時候是一盤散沙。可是,若是有人領導,則村民又會變得特別抱團,他們通過抱團來積聚力量,爭取自己的權益。”晏春平從小生活在鄉村,父親晏道理是深有威望的在村裏一呼百應的老支書,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他對鄉村政治極為熟悉。

侯衛東意外地看了晏春平一眼,鼓勵道:“說得不錯,繼續。”

晏春平受到了鼓舞,道:“林安這個情況,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村幹部在裏面搗鬼,他們本身就不支持在煤炭療養院設立隔離點,假意配合鎮裏工作,實質在裏面起反作用。二是村幹部完全喪失了威信,村裏的人都跟隨某一位有威信的鄉村能人。只有這兩種情況,才能形成這樣的規模。”

“有道理。”侯衛東看著淩亂的環境,回想著自己在上青林的時光,感嘆道,“發生這種事,表面上是不同意設隔離點,更深層次卻反映出基層組織渙散,失去了凝聚力,這是一個值得所有高層深思的事。”

說到這裏,他閉口不談,擺了擺手,道:“走吧,不用看了。”

回到辦公室,晏春平道:“我剛與宣傳部聯系了,李部長到高速路口去接省委宣傳部的領導,到時請您參加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