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收拾前任防非工作的爛攤子 突然召開的會議(第5/6頁)

商人言利,天經地義,這一點不容置疑。但是方法各有不同,有的聰明有的愚蠢,有的直接有的委婉。許慶蓉對蔣大力這一套方法頗有好感,就靜下心來聽其介紹。

“呼吸機分很多種,從型號來說,有SC-300,使用比較穩定,中山大學醫院在用,有SC-5,南寧醫院在用,DT-12B,JT-2A,各地都有用。我這個圖冊都有圖片。從使用方式來說,還分為無創呼吸機(有面罩),有創呼吸機(插管式),還要根據體質不同的病人來選擇最佳呼吸模式。”

在圖片中,有的機型居然是病人戴著的,顯然是從醫院拍攝而來。

蔣大力看出許慶蓉眼中的疑惑,解釋道:“‘非典’來得突然,我們收集資料、聯系廠家的時間相當短,草率了些。畫面不漂亮,實圖更有真實感。”

許慶蓉點了點頭,道:“不錯。”

蔣大力道:“根據我的經驗,不同商家提供的呼吸機質量相差不多,關鍵在於後期服務。沙州地處內陸,與沿海市場不一樣,維修起來不方便。更關鍵的是另外一點,若是沙州真需要用上呼吸機時,有沒有公司敢於派員工過來維修。我們公司在嶺西經營多年,常年有人駐守,在這裏,我可以承諾,不管疫情有多嚴重,只要是我們公司的機器,絕對有人來維修。”

許慶蓉對這一條相當看重,反問道:“當真如此,不管什麽情況,都能派出維修人員?”

“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圖冊裏,還有16層的醫用口罩、口腔溫度計、紅外線測溫儀等。

“許局長,你別小看這些物品。你馬上可以到嶺西的口罩生產廠家去調查,看他們現在的生產能不能滿足現實需要,更別說如果發生‘非典’疫情。有一次,廣東一個縣急需3000只醫用16層口罩,我是派人在口罩廠門前等了27個小時,才買到。”蔣大力強調道,“如果疫情暴發,市民買不到口罩,怨言肯定會大得超過天。”

許慶蓉漸漸被蔣大力說服,她將畫冊留了下來,同時還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需要的藥材量和種類。

蔣大力離開衛生局辦公樓,他坐上小車,給侯衛東打了電話。

“光頭,你還沒有走?”聽到蔣大力的聲音,侯衛東很驚訝。

“我從嶺西過來,剛剛與許慶蓉見了面,馬上準備再到鐵州去。”

侯衛東馬上意識到蔣大力的意圖,他小心翼翼地回避了問題,道:“你覺得沙州中招的可能性有多大?”

“沙州人在南方挺多,把病傳回來的可能性在百分之六十。”

“那你有什麽建議。”

“那就要回到我的老本行,據南方幾個城市的經驗,今年一個季度所用的藥棉、消毒劑等,相當於以前三十年的儲量。如果不提前準備,到時根本無藥可買,哭都哭不出來。”

侯衛東反問:“如果儲備了大量藥品,但是‘非典’又沒有進沙州,豈不是極大浪費?”

蔣大力道:“兩害相權取其輕,市政府願意浪費錢還是願意浪費生命,這就考驗你們市政府的執政理念。”

“狗日的蔣大力,你是專家,有什麽建議。”

“可以部分儲備,同時簽訂一個類似於期貨交易的合同。具體來說,政府和我公司預定五年用量,先交部分訂金,由我公司進行采購及貯存,屆時,我們公司保證沙州的用量。”蔣大力采用這種方式也是經過精心研究的,他從各個生產廠家定購藥品和藥具,然後和數個地區簽訂相關協議,憑著對“非典”的認識,他相信嶺西幾個大地區肯定會有倒黴蛋。只要有一個地區中招,他積存的貨物就不會積壓。

侯衛東願意幫助蔣大力,但是也有原則,如果蔣大力缺流動資金,他會毫不猶豫馬上拿出自己的錢,可是防治“非典”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是不能拿原則交換的大事。他腦子轉動得飛快,道:“光頭,這事太重大,不能由我一人來定。讓我再想想辦法,你隨時跟我保持聯系。”

蔣大力道:“放心,我是老江湖了,現在全國都在搞反商業賄賂,我不會害自家兄弟,會按著規矩來。不過我提醒你,當‘非典’真正出現時,會在市民中造成極大的心理影響,各種藥品及醫療器材相當緊俏,大家都會搶著要,使用量往往是平常的數十倍。比如口罩,一年用量超過數十年的用量,到時有錢不一定能買到。”

侯衛東真誠地道:“謝謝你的理解和提醒。”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道:“如果沙州真的缺藥品和器材,到時你別漲價,更別藏著掖著。”

掛斷電話,侯衛東心裏一陣不舒服,在最困難的上青林開石廠時代,他想盡辦法也無法籌措到資金,彈盡糧絕時,蔣大力郵寄過來的三萬塊錢,幫他渡過了人生的一大難關。今天他幾乎是當面拒絕了蔣大力委婉的請求,顯得很不講情面。他捫心自問:“我變了嗎,為了仕途將友誼扔到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