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把手是領導,更是下屬 當一把手難,當二把手更難(第3/9頁)

吳英笑道:“我一向支持做實事的年輕人。不過有一句我得提醒你,國有企業困難很大,矛盾突出,你想要改制,這沒有錯,是改革的方法之一,但是改制並非一劑包治百病的靈藥,你要有思想準備。”

侯衛東豪邁地道:“人生能有幾回搏,為了讓沙州市屬國有企業扭虧為盈,我願意當推土機,迎難而上。”他又笑道:“有吳廳長給我支持,我就有了靠山,那還擔心什麽。”

吳英道:“喬主任不喜歡隨便發議論,他到嶺西,自然會與陪同的周昌全等省領導談業務上的事。”

9月29日,省政府辦公廳一位副秘書長來到了沙州市,與朱民生見了面,通報喬主任將到沙州掃墓之事,並作了具體安排。

朱民生一直在組織系統工作,聽到“喬主任”三個字,就知道事情的分量。聽說要侯衛東和寧玥陪同,他暗自琢磨:“聽說寧玥背景很深,看來果真有這麽一回事,那為什麽又把侯衛東叫到一起?他不過就是一位副市長,這個年輕人上躥下跳,活動能力很強,小覷不得,以後還得多加利用。”

朱民生想起自己曾經多次打壓過侯衛東,稍感後悔。

姬程在省政府工作多年,消息向來靈通,很快也得知此事。他沒有能夠參加此次行動,而侯衛東卻參加了,這讓他心裏著實不舒服。

侯衛東想到了體制改革方面的專家明天就要來到沙州,便想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推動沙州的國有企業改革。他檢查完線路以後,向周昌全匯報了檢查情況,然後道:“周省長,明天喬主任要到沙州,他是體制改革方面的權威,能否請他對沙州市國有企業改制作一些指示?”

周昌全與侯衛東相比,由於處的角度不同,接觸的人不同,想法自然不同,道:“衛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省裏有全盤考慮,而且,沙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決心最重要。沒有朱、黃兩人支持,作為分管領導,你是辦不了這樣一件涉及全市的事情。”

盡管周昌全所說是大實話,侯衛東仍然想盡量爭取:“周省長,沙州市屬國有企業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再拖幾年,問題越來越深沉,到時代價更大,現在是企業改制,晚幾年多數企業就是破產的問題了。既然嶺西省的國企改革要進行試點,沙州願意充當改革的先鋒。”

周昌全笑了起來,道:“衛東,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明天見了面,你別急著將話題拋出來,要尊重朱、黃兩位一把手,只有尊重他們,你以後才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侯衛東當過縣委書記,並非莽撞之人,他急於促成此事,是想解決日漸嚴峻的國有企業局勢。作為分管領導,以他追求完美和追求成功的性格,很難做到發現問題而熟視無睹;另一方面,他的政治抱負越來越強烈,作為沒有背景的副廳級幹部,沒有實打實的政績,向上走的道路將會越來越難。

他反復思考了一會兒,再給市委書記朱民生打了電話。

朱民生如今越來越重視侯衛東,道:“喬主任回來掃墓,在這種情況下,他如果不主動問起工作上的事情,就得隨機應變。當前你最關鍵的事情是和寧玥商量,將接待工作搞好,不能出半點差錯。”

好不容易盼來了中央部委相關業務領導,周、朱兩人各有想法,這讓侯衛東總覺得是在床底下耍大刀——展不開手腳。

就在侯衛東向周、朱兩人匯報工作時,黃子堤將寧玥請到辦公室。

黃子堤一直對寧玥很客氣,親自給她倒了水,道:“寧書記,明天喬主任要到沙州,他此趟除了掃墓,還有什麽其他目的嗎?市政府好做針對性準備。”

寧玥端著茶水,沒有故意矯情,直言道:“喬主任就是來掃墓,這事他說了很多年了,當然,順便談一談工作,也是可能的。”

黃子堤笑眯眯地道:“寧書記,你和喬主任熟悉,他對國有企業改制有什麽看法?”

寧玥笑道:“我在他眼裏就是小孩子,平時聊聊家裏人和事,很少談起工作。不過從這幾年喬主任的思路來看,還是傾向於國退民進,特別是在沙州這種輕工業為主導的城市。”

沒有從寧玥口裏探聽到多少有用的信息,這在黃子堤的預料之中。他此時心中已經有了盤算,就算是沙州開展改制工作,他也可以先進行試點,再推開。這個方法符合改革的精神,而絹紡廠有五六千職工,並不適宜作為試點對象。一兩年時間,足夠易中嶺進行操作了。想通了這一點,黃子堤對於喬主任一行就顯得很平靜,同時,在他的心裏,對易中嶺的痛恨也在與日俱增。

早上,沙州市成津縣飛石鎮黨委書記盧飛早早地等在路口。三年時間,他從鎮黨委副書記職務走到了鎮黨委書記職務,升職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他對侯衛東懷有感激之情和投拜之心,前一段時間他接到任務後,將那一塊山頂墓地重修一遍,並種上了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