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高房價:政府與開發商博弈(第2/2頁)

本來,就江南所處的地理位置而言,應該是一個投資興業的好地方,然而由於財政捉襟見肘,導致各職能部門經費撥款嚴重不足,為了生存,只好靠山吃山,亂執亂罰現象非常嚴重,最嚴重的時候,罰得107國道江南段幾乎看不到長途貨運車輛。惡劣的投資環境,讓外地的投資商們談江南色變。有個台灣商人看中了江南的區位,辦了一家“湖光浮標廠”,在他的努力下,江南的浮標一下名揚全國,很快在全國釣友中形成了“威海的杆江南的標”的良好口碑。

然而,江南本地人看見這位老板賺了錢,紛紛效仿開起了小作坊,假冒“湖光”,低價傾銷,過去市面上賣100多元一支的浮標,價格一下子跌到了八塊。面對如此的惡性競爭,職能部門視而不見,不僅不去打擊,還變本加厲地向該廠索求利益,逼得這樣一家本來可以做成巨大產業的台資企業不得不外遷,這就是著名的“湖光”事件。一傳十,十傳百,江南的惡名便走出江南,走向了港澳台。不僅是外地老板怨聲載道,就連本地老板都混不下去了,紛紛被逼遠走他鄉。

有一次,我在省城和老柳一起陪一個日本客商,偶遇某著名地板生產商,閑聊中得知他竟然是江南人。他向我打聽昌江那裏的地價,想去那裏辦一家竹木地板廠。我感到非常詫異,說江南的牛羊司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了“竹器之鄉”的榮譽稱號,竹木資源極為豐富,你為什麽不選擇家鄉偏要舍近求遠選擇在外地辦廠呢?那位老板解釋說,伸手的單位太多了,一天到晚難得服侍那幫活爺……面對這樣一種窘境,江南如何招得來商?

為了招商,老蕭可謂絞盡腦汁。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在經費極端緊缺的情況下,老蕭開出重獎,在江南刮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招商”運動。很快,有一家陶瓷生產商被引到了江南。投資商精得很,腳踩多只船到各個縣裏去談判,最後逼得江南將原屬於藍田集團的一塊地,以拋荒回收的形式,免費給了這個投資商。投資商承諾投資好多好多億,采用新設備、新工藝,絕無汙染,而且每年上繳多少多少稅收。

結果呢,老板的確做到了當年投資當年投產,但生產的全是最低端的墻面磚,粉塵汙染遮天蔽日,老百姓怨聲載道,幾乎天天鬧事。更為惡劣的是企業經常拖欠稅款,每年僅上繳稅收幾十萬元,“奧瑞”陶瓷變成了“懊悔”陶瓷。汙染害百姓,百姓鬧政府,政府逼老板上環保設施,老板不肯,轉手一賣,溜之大吉……

“奧瑞”陶瓷雖然成為了政府的心頭之痛,但畢竟邁出了江南招商引資極其重要的一步,其意義不可低估。在引進“奧瑞”的過程中,江南得到了一個重要信息,佛山實行產業轉移,大批的陶瓷企業要遷往內地。江南政府立馬組成佛山陶瓷招商團,活生生地從相思縣的嘴裏虎口拔牙,以每畝1.5萬元的超低地價、每條生產線頭若幹年100萬包稅的政策,把“美麗陶瓷”引進了江南。僅土地一項,政府就要為其補貼幾千萬元。緊接著,秀美、騰達等陶瓷企業相繼落戶工業園,工業園裏開始有了生機。就如當初納愛斯落戶益陽,益陽人把人家淘汰的嚴重汙染工廠,撿起來當寶一樣,江南人開始展望自己的美好生活。可是美好生活沒等來,卻等來了漫天的粉塵,即使是住在城區大白天都要關上門窗,否則不出幾個小時,到處就會蒙上厚厚的灰塵。

市民煩惱,市長更煩惱。不引吧,沒錢給幹部職工發津貼;引吧,投資商要價高,企業汙染大。誰都曉得要引進高科技、低能耗的朝陽產業,可是這些企業講究的是聚集效應,你這裏一個關聯產業都沒有,高科技企業沒得來這裏落戶的理由啊。為了引進一個全國500強,老蕭親自帶隊跑蕪湖無數次,不僅給予巨額地價補貼,還廉價搭上了一座可供該廠連續開采50年的石灰礦,終於引進了海螺水泥。為了實現當年簽約次年投產的目標,老蕭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幾乎平均每三天到工地現場辦公一回。在新聞記者的眼裏,他是“甘為海螺當保姆”,實際上,為了江南老百姓的福祉,他被投資商實實在在地給“綁架”了。

這就是中國經濟不發達地區縣(市)長們如今真實的生存現狀,誰也無法逃脫整天被放在汙染系數與幸福指數之間燎烤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