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這一生,一定要跟對人(第3/20頁)

“我推給古立德,那也要朝廷調查此案的官員信啦。”胡不來說,“看來,沒有別的路可走了。反正我是栽了,萬一我在裏面頂不住,說了什麽對你王大人不利的話,你可別怪我。”

這話可真把王順清嚇壞了,他知道自己是經不起查的,只得放低姿態,和胡不來一起商量過關的辦法。辦法其實也不是沒有,就是和胡不來一起去找烏孫賈。這些年來,烏孫賈收王順清的好處不少,如果王順清倒了黴,一定會供出烏孫賈。而烏孫賈一旦倒黴,肯定又會牽連一大片。

見了烏孫賈,自然不會將這所有一切全部說出來,大家都是場中的人,所有的事情,不言自明。何況,王順清和胡不來,從張祖仁家搜出大量財寶,這些財寶,相當一部分,被他們隱瞞了下來。而現在,他們將這些財寶全部獻給了烏孫賈,還加上一些銀票。

烏孫賈看了看這些東西,看著王順清,卻故意不看胡不來,問:“王大人,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王順清說:“我們聽說,烏孫大人……哦,不是,是朝廷要問古大人的罪。”

烏孫賈說:“古立德禍國殃民,貪贓枉法,被朝廷問罪,是遲早的事。這和你們有什麽關系?”

王順清說:“和我們是沒有關系。只不過,我們擔心……”

烏孫賈問:“擔心什麽?”

王順清說,他擔心很多人會因為這件案子受到牽連。而那些受牽連的人,又可能牽連更多的人。如此一來,就會無休無止地牽連下去,最終會有很多人受害。

王順清到底在官場浸淫多年,很會說話。他已經明白無誤地暗示烏孫賈,古立德一旦出事,自己很可能受牽連,而自己受牽連,勢必會影響到烏孫賈。

烏孫賈一陣大笑,說:“我以為是什麽事呢。王大人,你多慮了,這件案子嘛,我估計最終還是要落在我的手裏,我心裏有數。你們放心回去吧。”

烏孫賈一直只和王順清說話,直到離開之前,他才和胡不來說了一句話。

烏孫賈說:“胡師爺,如果古大人真的出了事,你有什麽打算?”

胡不來一下子不知道怎麽回答,直直地站在那裏,望著烏孫賈。烏孫賈於是又補了一句:“要不,你來給我當師爺吧。”

胡不來聽了這話,心中狂喜。顯然,這句話表明他已經渡過了人生最大的難關。他因為激動,雙膝竟然自動彎曲,然後就跪下了。

至於古立德,他知道自己躲不過這一劫。在古立德的心目中,他早已經清楚,這不是自己的劫,而是國家的劫,是大清朝的劫。此前,他還一直覺得,只要禁止了鴉片,這個國家,這個朝廷,就仍然充滿了希望,一切都還可以從頭再來。禁煙派慘敗,煙禍將在這個國家肆無忌憚,小小的鴉片煙,不僅會徹底毀掉這個國家的經濟,還會徹底毀掉這個國家的國民。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既然巢都必覆,又何必考慮卵?

事後反思,禁煙派也是得意忘形,自以為有皇帝的支持,便無所顧忌,無所不用其極,把許多事情做過了,也簡單化了。至少有三大點,是禁煙派沒有考慮到的。第一,禁煙派采取行動的時候,沒有考慮可能出現的國際爭端,或者考慮到了,卻錯誤地高估了清朝的強大。第二,對於反對派利益觸動太大,一開始就擺出欲將其置之死地的架勢,不是一開始就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反對派進行分化瓦解,而是采取高壓手段,反倒促成了他們團結一致,拼死一爭。第三,禁煙派內部不純潔,很多人只不過是通過禁煙斂財,加上具體執行者大肆貪汙,給對手抓住了把柄。

古立德的這些反思,自然永遠不會為人所知了。事實上,他所反思的,並不是一時一世的現象,而是中國官場的痼疾。幾千年來,中國官員,都是這樣當官這樣做事的。往往是越大的事,官員們越會拍腦袋執行。鴉片戰爭如此,後來的戊戌變法同樣如此。翻開中國歷史,這樣的例子,可以找到幾千宗,卻從未引起過重視。

此時的古立德,心中就有了一種特別的悲壯。

自己的生死,是置之度外了,但家人不應該受到沖擊,這是他此刻唯一想到的。

古立德對妻子說:“我反復想過了,你在這裏不適合,還是帶著閨女回去吧。”

古妻目瞪口呆。丈夫當了一生的官,雖然到了五十多歲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六品,但她也沒什麽怨言。畢竟,六品官七品官,總是要人當的。何況,國家這麽大,當大官的畢竟是少數。最讓她痛苦的莫過於,人家當官發財,他們不僅沒有發財,一兩年才能見上丈夫一次。好不容易他外放了,說從此再不和她分開了,豈知現在又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