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陳年老債還得新人償(第4/16頁)

馬智琛擺了擺頭:“那都是些無中生有的東西,是想抹黑古大人。”

“無中生有?”余海風說,“會不會無風不起浪?”

馬智琛說:“恐怕是這個風起那個浪。”

馬智琛向余海風承認,他最近非常苦惱,因為背後有很多人在整古大人,這股勢力大得很,他是完全無能為力。馬智琛說,他開始跟著古大人幹的時候,古大人其實還給過他一個秘密任務,就是了解黔陽的官員和商人之間的利益鏈。馬智琛說:“本來,有些話,我是不該說的。你爹和我爹,都是這條利益鏈上的人。”

余海風沉默了。如果不是這次參與營救行動,他還不知道這些。有些人說,歸根結底是那些商人壞,他們拿錢腐蝕了官員。可余海風知道,正是那些官員,想盡一切辦法撈錢,無所不用其極,商人為了生存,才不得不被綁上戰車。光是這次營救父親,余家就花了一百多萬兩銀子。“現在這個社會,我算是看透了。”他說,“正經做事的人,就當不了官,至少當不了大官。正經做生意的,也一定發不了財。要發財,就一定要官商勾結。”

馬智琛說:“是啊,真是太可怕了。現在這個社會,幾乎沒有幾個人是幹凈的。就連那些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也不再甘心當良民了,白天是人,夜晚是鬼,跑出來當土匪了。”

又有一次,馬智琛對余海風說:“海風哥,你聽說沒有?廣東打起來了。”

“我聽說了。”余海風說,“我泱泱大國,難道還怕幾個洋鬼子?”

馬智琛擺了擺頭,說:“海風哥,你真該出來走走,不要老是在這個商人圈子裏。只要更多地接觸社會,你了解到的東西,就不一樣。”

余海風問:“你倒是了解到什麽?”

馬智琛說:“我聽說,這次戰爭,是朝廷的政策錯誤引起的。”

“朝廷的政策錯誤?”余海風看了看四周,“你是指禁煙?”

“不是。禁煙只是結果,不是源頭。”馬智琛說,“中國的朝廷不懂經濟也不講經濟,以為只要把官員管好了,就萬事大吉了。以前可能如此,現在不同了。”

余海風:“現在為什麽不同了?有什麽不同?”

馬智琛說:“以前,中國沒有那麽多人口,朝廷不考慮經濟,日子也能過,甚至還能很富裕地過。可現在,和明朝時相比,人口翻了一倍,再不考慮經濟,就養不活這些人。事實上,我們把大量的絲綢、瓷器以及茶葉運到國外去賣。我們認為是我們的商人在和別人做生意,可人家國外不這樣看,他們認為是國家和國家在做生意,所以就要求,你既然向我們國家賣東西,我們也應該向你們國家賣東西。我們的朝廷根本不向他們開放市場,所以,他們就把鴉片偷偷地運了進來。”

余海風說:“這個我明白。比如說,我們余家,老是向你們馬家賣東西,卻不買你們馬家的東西,一段時間之後,你們馬家就沒有錢,只有東西了。”

馬智琛說:“就是這個道理。我聽說,這次戰爭,人家就是想把我們打服,要我們承認他們的貿易地位。”

余海風說:“做生意就要講平等。平等是通過談判得到的,通過打,哪有平等可言?”

“是啊,很多人都在擔心這件事。”馬智琛說,“人家先是想談判,可我們不肯和他們談,於是他們搞鴉片走私。最初,我們的朝廷,好像並沒有意識到一個小小的鴉片,可以把一個國家搞亂,又因為很多大官,從鴉片生意中賺到了大錢,所以,並沒有管這件事。而現在,突然要管,可事情已經鬧大了。”

“鬧大了,會是什麽結果?”余海風問。

馬智琛說:“我也想不明白。不過,我聽人家說,林欽差和所有的禁煙派,恐怕要倒黴,而且是倒大黴。”

余海風說:“如果禁煙派要倒黴,古大人是不是也會倒黴?那你怎麽辦?”

馬智琛說:“我倒無所謂,反正我身強力壯,有手有腳,還餓不死。只可惜,古大人這樣的好官如果倒了黴,我們這個國家,恐怕是真的沒有希望了。”

余海風不想憂國憂民,只想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可有一點,他不明白,他的日子,為什麽就不能好好過呢?為什麽事情總是不如意呢?比如和家裏的關系,哪怕父親出獄,也沒有改善,反而更差了。弟弟和巧巧的孩子劉涵秋出生,余家辦三朝酒,余海風回去了,原想借此改善關系。他以為他和家裏的關系之所以出問題,源於自己同劉巧巧的關系。可現在,巧巧已經生下弟弟的孩子,這段關系,早已經成為過去了。

沒料到,他拿回去的禮品,被弟弟扔了出來。

余家經此一劫,一年多時間沒有做生意,又花了大量的錢,家底已經被掏空了。為了翻身,余成長借了很多錢,計劃在春節期間跑一趟雲南。春節期間,洪江商人通常不再出遠門,余家不同,不借助這個空當翻身,以後恐怕就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