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第3/19頁)

胡不來說:“我估計難。”

王順清說:“那你還說?”

胡不來說:“你手裏不是有汛兵嗎?再給他一點壓力,軟硬兼施,威逼利誘,我估計他就幹了。”

王順清問:“怎麽軟硬兼施?怎麽威逼利誘?”

胡不來說:“這個,不是我的事,你自己想辦法。不過,事成之後,你可別忘了我的好處。”

至此,王順清才意識到,現在的胡不來,確實不再是多年前在洪江當混混兒的那個人,他要成你的事容易,要敗你的事,更容易。既然如此,就不能與他為敵,至少表面上,要加強和他的來往。

這樣一想,王順清也就釋然,在胡不來離開的時候,奉送了二十兩文銀,是胡不來當師爺差不多一年的收入。

如果剿匪計劃成功,他賺的何止百個十兩?這點錢,他自然就不會心疼。

王順清之所以能在洪江死守十余年,出手大方,是必備條件之一。

※※※※※※※※※

洪江城裏,正在積極準備應對土匪的進攻,土匪真的來了。

只不過,來的不是大隊伍,而是三個人,領頭的,是野狼幫的大當家狼王千人斬,身邊的兩個,是他的衛兵。當然,千人斬就算是再大膽,也不敢這麽闖進洪江城。他屬於過江龍,不是本地人,在野狼谷崛起的時間,也不是太長,觸角還沒有伸到洪江城。用土匪的行話說,在洪江城裏沒根。

狼王的後面,還遠遠地跟著一群人,這群人由白狼帶隊,暗中對狼王進行保護。

狼王千人斬之所以來到湖南,目標就是洪江。只不過,他做事,膽大心細,思維縝密。正所謂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的器,就是拉起一支隊伍,接下來,就是摸清洪江的情況,伺機而動。這次,他來洪江,就是來摸情況的。

三個人騎著馬,過了巫水官渡,直奔城內而來。洪江沒有城門,只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入口,一些大的入口,已經由馬占山的守城隊把守,五六個壯丁,對來往人員進行盤查。其中一個壯丁攔住他們,問:“你們是什麽人?”

千人斬的保鏢程正光雙手一抱拳,說:“我們是黔陽縣的廣木商人,這位是我家羅掌櫃,我是賬房,到洪江收木材款的。”

洪江之所以成為聞名全國的商埠,就因為此地有兩大出產,一是木材,二是桐油。早在春秋時期,洪江就是中國最大的桐油產地,洪江產出的桐油,有一個專門名稱,叫洪油。今天的年輕人,或許不知道桐油的用途,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可在古代,桐油是絕對的好東西。古人做家具,沒有油漆,通常都刷桐油。用得最多的是造船,船是一塊一塊木頭制成的,木頭之間的縫隙,用線和灰填上,再刷上桐油,才不會漏水。挑水用的水桶,也一樣用桐油防水。勞動工具中的鬥笠,用篾紮了刷上桐油,可以防雨。當然,說到防雨,自然要提到油紙傘。古代的傘是用木杆糊上紙最多也是用布做的,為了防雨以及耐用,都要刷上桐油。桐油的用途極其廣泛,而全國所有桐油,只有洪江的最為上乘。

除了桐油,此地還盛產木材。不僅湘西一帶是原始森林,有大量的木材儲備,還包括廣西、貴州,也都是木材產地。但是,這些地方產出的木材和桐油,如果無法運出,也只是廢物。有山的地方就有水,上天造物,把一切都想好了,此地盛產的桐油和木材,可以經沅江運出,經常德,過洞庭,入長江。中國古代,將江蘇浙江一帶稱為下江,意思就是指長江中下遊。而下江這個稱呼,最早就是源自洪江商人。在他們眼裏,自己所在之處,自然就是上江。

所有木材桐油,都需要一個集散地。比如說,從貴州采購的木材,通過紮排的方式運出來,因為水急江窄,木排不可能紮太大。到了水緩江寬的地方,這種小排就很浪費,需要有一處地方將小排紮成大排。由此,木材商人,便形成了交易鏈的兩端。交易鏈上端的商人負責伐木,然後運到某地進行交易。下端的商人,將木材運出,到達上海、南京等地。如此一來,就需要一個適當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洪江。

洪江背依沅水和巫水,是天然的黃金水道,更有天然的深水碼頭,這些條件成就了洪江。盛唐時期,洪江已經成了名城,到了明清之時,更是成了聞名於世的商城。洪江聞名全國之時,今天的繁華大都市漢口以及上海,還是一片荒灘。

後來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一旦走進洪江,便覺得不明白,洪江聞名全國,為什麽一直都只是全國最大的鎮,而沒有建縣?這裏有兩個原因,其一,洪江最鼎盛的時候,是明清兩朝,可中國古代重農輕商,士農工商,商排在最後,自然不可能將縣治建在一個商業繁榮之地。其次,洪江是個多民族融合之地,除了洪江城,多是外來流動人口,周邊全是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歷來少數民族,均屬於土官制,縣治所在地,自然不會建在這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