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儒!(第2/2頁)

(寫這麽多,是看到本章說裏分成兩派爭論,覺著很有意思,其實都有道理。

但是好像都沒有提到當時人的恥感,和強烈的自尊人格。

這裏隨便舉兩個例子,在史書上找找,這種事情多的去了。

還有對儒家也有著很大誤解,把宋儒當成了漢儒去理解。

其實漢儒和宋儒完全可以說是兩回事。

漢儒更原始,更接近宗教,更剛烈,而理論更不完善,更是講究不要慫上去幹……

誤會最大的是董仲舒,老是把獨尊儒學,導致儒學誤國之類的鍋讓董廣川來背。

實際上,董仲舒和公其傳承的羊學派是相當重視民本,相當剛烈的學派了。

他這一派的公羊儒學,講究的是大復仇主義,九世之仇猶可報,要大舉進攻匈奴,報高祖呂後之辱,匈奴殺戮百姓之仇!

這也是漢武帝尊儒的很大原因,各學派只有儒家或者說是公羊全力支持和匈奴開戰。

而提倡天人感應,更是為了限制君權。君權獨尊,無人可制,所以需要一個上天來制衡,想要把君權裝入籠子裏。

日後的公羊學派更是提出釋放奴隸,平均田畝之類的激進主張……

看看,這完全不像是儒生幹的活吧?日後儒家士子和地主階級一個概念,但是這時候還真不是……

還沒有上架,扯遠一點也沒關系。

不交代清楚這些背景,思潮,很多人其實就理解不了本書之中的一些時代背景。總是會把明清時代的事情,代入到漢代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