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信力排名

自打知道白馬山大戰結果後,趙然很關心關於夏國方面的損失,尤其關心野利小侯爺的生死。斬首四千七百級、俘獲萬余,這些人裏有沒有野利懷德呢?

趙然昨夜倒是想發飛符詢問新成安,但新成安已經接受趙然建議,離開興慶府躲避風頭,此刻也不知是在天馬台寺還是在迦藍寺。

按照兩人的約定,趙然是不能主動發飛符給新成安的,天知道人家正在幹什麽。有很大可能新成安正在和佛門某僧對坐飲茶,結果趙然一個飛符過去,“一道白光倏忽沒入額間”,然後新成安或許就悲劇了……

話頭重新說回信力問題。

現在抱怨董致坤也沒什麽用,還是從老都講處打聽清楚才是正理。這個信眾信力的排名究竟是什麽呢?說起來其實也簡單,就是各地吸納上繳廬山總觀信力的度量。

六百多年前,佛門的擴張勢頭愈演愈烈,除了占據越來越多的洞天福地、占用大量靈藥靈礦等資源外,大批高官貴胄、平民百姓投入佛門,成為佛門的信眾弟子,這才是對道門最致命的威脅。

眼看信眾信力大量流失,道門再也坐不住了,終於暴起一擊,引發了長達數十年的佛道大戰,最終獲得空前勝利,將中原輻輳之地納入掌中。

將佛門逐出中原後,道門對李唐皇室也十分不滿。這個原本尊道為國教、認老君為祖的李唐皇室,在佛門的壯大中起到了極壞的作用,尤其在武後當政之期,更是對佛門大力扶持,甚至鼓勵各地興建大雲寺,直接列為官寺。

中唐以後,代宗、德宗、憲宗等皇帝均崇佛,以致佛門進一步坐大,終於可與道門一較短長。

因此,道門取得中原後,直接結束了李唐皇室的統治,傳承了三百多年的李唐天下由此易主。

當年,身為道門主戰的核心之一,傳真大天師杜光庭就曾經說過一句至今被奉為圭臬的話:“你要靈藥靈礦,我雙手奉上:你在我的洞天福地建寺建廟,我與鄰為善;你借改我的道經為己用,我替你細致參詳。但你要我的信力,休怪貧道滅了你!”

信力和趙然吸納的功德不同,是信眾們祈福的願力,上一柱香、念一聲道袓、發一個誓願,都會產生信力。這些信力由道門特別煉制的法器——神像所吸納,發送至廬山總觀的信力池中轉化為神水,廬山總觀通過專門的信力轉化法寶——九州方圓鼎,便可測知每一處神像吸納信力的多寡。

當年趙然立君山廟時,蔡雲深專程過來勘察測試後煉制玉帝神像,就是為此。

按照白都講的說法,谷陽縣嘉靖十九年的信力為八十六萬三千余圭,位列川省九十二縣第十位。圭為這方世界道門計量信力的單位,大概相當於十粒粟米那麽重。

這其中,君山廟貢獻信力三十三萬六千余圭,刨出君山廟的話,谷陽縣的信力收納數字僅為五十二萬七千余圭,作為上縣,排名全省第五十七名,與其丁口狀況嚴重不符,與五年前相比,減少了近二十萬圭。

趙然聽後覺得很有意思,纏著白都講又了解了許多。比如簡寂觀每年都要下發一份密級很高的小冊子,有資格看的人可以拿來作一個比較;又比如雖然簡寂觀沒有明文規定,但信力的多寡經常會成為衡量監院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還比如,道門會憑借這本小冊子,及時發現並處置各地出現的諸如八仙教之類的問題……

在回到提調署之前,白都講最後道:“既然君山廟如此出色,有些事情,該爭還是要爭的。”

“有些事”——是什麽事?“爭一爭”——要爭什麽?白都講這句話,似乎意味深長,又好像什麽都沒說,讓趙然陷入沉思之中。

拔度英烈的大齋醮之後,川省道門大議事便開始了。

正月二十二日,辰時三刻,提調署正堂之內,三百多名道士於東西兩廂各成三列相對就坐。這些道士都是省觀、府宮、縣院乃至鄉廟的掌舵者,代表了整個川省十方叢林一萬兩千余名受牒道士,是整個川省八百萬信眾的心靈領路人。

正北方三清像下是四張黃木交椅,左起第一張椅上是總督川西軍務周峼,第二張椅上是玄元觀監院李雲河,向右依次為道門川西提調署同署嶽騰中、玄元觀都管趙雲樓。

趙然身為最低品級的廟祝,他的位置就在西側第三列。因為君山廟的受牒道士和火工居士的編制最少,而趙然的年歲又最輕,因此排在了所有廟祝的最末一位,伸手就能摸到正堂的門檻。

頭一天安排座椅的時候,趙致星原本想調整座次,以趙然有館閣修士的身份為由,將他排到廟祝們的第一位,但趙然得知後趕緊去找趙致星,堅持按照原來的順序排座。既然在十方叢林中廝混,他可不想顯得自己過於特立獨行,必要的時候甚至想讓大家都忘了自己修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