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日出嵩山坳 晨鐘驚飛鳥(第3/6頁)

“一指禪不是功夫嗎?海燈法師兩根指頭拿大頂是二指禪,用一根指頭玩倒立就是一指禪。”遊客中有不少人紛紛問道。

法澄搖頭:“那是一指禪也不是一指禪。此一指非彼一指。唐代有一個俱胝和尚,大徹大悟之後逢人問法,只出一指一言不發……”

紫成站在一旁聽得很入神,我也很感興趣。在昭亭山曾葛舉吉贊活佛曾出一指不言,狀元橋上風君子指月入妄,各有各的玄機。法澄正說地起勁呢,有一個三十來歲的光頭僧人擠入人群招呼道:“法澄,開飯了!……沒事又跑到這裏閑扯。”神色之間很有些不耐煩,似乎很看不起這個外地跑來掛單的遊方僧人。

法澄拍了拍衣服站起身來說道:“各位施主自便吧,老僧要用齋了。……永明師弟,我方才在講一指禪,你知道什麽是一指禪嗎?”說著話他還笑著伸出一根手指在那僧人面前晃了晃。

正在此時,一夥人從塔林深處走了出來,有僧有俗,當中簇擁著一位肥頭大耳的中年和尚。這中年和尚氣度威嚴,身材也甚是胖大,最特別的是他的一身僧衣是明黃色的。黃衣和尚正好聽見法澄的話,很威嚴的用訓斥的口語道:“法澄,你不精修寺裏的功課,也不去幫其他人的忙。天天在塔林中賣弄口舌,竹籃打水一場空啊!”

這時法澄已經看見了我和丹紫成,點頭微笑打了個招呼,然後轉身問黃衣和尚:“誰說竹籃不能打水?”

黃衣和尚一愣:“你說什麽?你要用竹籃打水嗎?”其他人也都笑了,然而又很快止住了笑容。因為法澄不知從哪裏真拿出來一個竹籃,神色不變的說道:“有竹籃,不知哪裏有水。”

旁觀的人群都沒有散,紛紛好奇的看著這個老和尚要用竹籃當眾打水。可是塔林中怎會有水?這時候丹紫成笑著走了過去說道:“法澄大師,我這裏有水,礦泉水!”

我們在路上買的礦泉水丹紫成只喝了幾口還剩下大半,擰開蓋子全部倒進了竹籃中,卻一滴都沒有漏下來!法澄點頭道:“多謝小施主布施,老僧就在此當眾化緣了,諸位還有水嗎?”

法澄提著竹籃向圍觀的遊客走去,人人驚訝同時也很感興趣,不知道老和尚在變什麽戲法。身邊有礦泉水的紛紛掏出來擰開蓋子倒進竹籃裏面。他在四周繞了一圈,時間不大就裝了滿滿一竹籃的清水。清水在竹籃中晃動,卻一滴都沒有灑出來。

這下圍觀的人更多了。有遊客招呼同伴:“快看快看,有和尚在變戲法!”還有人自作聰明解釋道:“那個竹籃肯定有門道,下面墊了一層透明薄膜。”

法澄提著一籃清水走到黃衣和尚面前,笑著將籃子遞給了他。黃衣和尚已經看地愣住了,下意識的伸手接過竹籃。竹籃一到他的手中,嘩的一下水流一地,把他的鞋褲都打得透濕。這時就聽法澄發出與他剛才一模一樣的感慨:“竹籃打水一場空啊!”連語氣都學得惟妙惟肖,圍觀者包括我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法澄順手將竹籃拋在黃衣和尚的腳下,雙手合什道:“老僧要走啦,這竹籃就留個紀念吧。”說完從僧衣袍袖中取出一塊布披在身上,看樣子那應該是一件袈裟卻又不像是袈裟,因為和我們平常所見的袈裟不同。

袈裟又稱百衲衣,據說是用民間施舍的碎布補綴而成,也就是說一件袈裟全是補丁拼起來的!然而我們現在看見的袈裟不是這樣的,紅色或鍺色的底料,大多用金黃色的方塊條紋裝飾,展開了看就像一面磚墻。但法澄身上披的是真正的百衲衣,每一片都不算太規則,大大小小縫補在一起,看顏色也是深淺新舊不一。

奇怪的是,法澄披上這件袈裟,神色就變得莊嚴而慈祥,連笑容也變得高深。更奇怪的感覺是這個人就在眼前,卻又不像在眼前。法澄披上袈裟轉身而去,頭也沒回走出塔林。沒有人注意到丹紫成在人群中喊了一句:“法澄大師,誅心鎖怎麽解?”

“篾竹籠,網眼空,癡兒提水在當中。他笑我,怎知籃水空不空?誅心鎖,不得脫,輪回如枷從何落。我問他,哪個心兒須解脫?……”

如同兒歌一般的唱偈聲遠遠傳來,法澄已經飄然而去,只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遊客與和尚。他走了,把木棉袈裟披在身上也帶走了。丹紫成自言自語小聲道:“誅心鎖到底怎麽解?”

我拍著他的肩笑道:“你還沒聽明白嗎?”

丹紫成撓著後腦勺:“有一點點明白了,還得再好好想想。……師父,法澄大師剛才好像違反了修行戒律,他當眾用了神通!”

“也許吧,可是能怎樣罰他呢?罰他當眾變戲法不賣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