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日出嵩山坳 晨鐘驚飛鳥(第2/6頁)

我對丹紫成講了這段“公案”,丹紫成眼角眉梢都在笑,卻又不敢笑出聲來顯得對師祖不敬。我彈了他的腦門一下:“你先別笑,知道進廟門的規矩嗎?”

丹紫成:“要磕頭嗎?否則會挨砸?”

“你我並非佛門弟子,但為師也曾與佛家高人有緣,應有的尊重還是要有的。相當年蕪城廣教寺葛舉吉贊活佛招集修行同道叫我去廣教寺問話,那是我第一次進寺廟。我進門之後也曾對佛禮拜,以示禮數和尊重。但我沒有焚香叩首,因為我非佛門中人。……你可以不信奉它,但你不能不尊重它,進了佛門就要那樣,否則就不要進去。”

丹紫成:“明白了。燒香磕頭就規規矩矩地燒香磕頭,要麽就老老實實做個遊客。想和菩薩打招呼,就要有禮貌,最起碼不能在人家門口耍怪。”

“知道就好,少林寺到了,我們進去吧。”

少林寺的山門與電影電視中所見一模一樣,康熙禦筆所書的黑漆方匾高懸。如果說與其它寺廟有什麽不一樣,那就是工作人員不一樣。這裏的收票員、景點的看護員不是和尚,而是穿著制服的保安。

走過山門,是一條向上的坡道,兩旁有歷代碑刻。丹紫成對這些碑刻很感興趣,拉著我的手問這問那,我一邊走一邊慢慢地講解給他聽。比如《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等。這裏的碑刻不僅有重要的文化、歷史、宗教價值,還很有書法價值。這裏不僅有蘇東坡、趙孟頫、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寫的碑刻,我們居然還發現了北宋權臣蔡京的題碑。

“蔡京不是個大奸臣嗎?他題的碑怎麽會在這裏?字寫的還挺好看!”看過《水滸傳》的人恐怕都知道蔡京。丹紫成很好奇地問。

我答道:“不僅僅是好看。蔡京這廝是個書法家,才學也是不錯的,不過終究是個奸佞小人。……說起才學,汪精衛也是很有才學,可惜他仍然是往古今來天下第一大漢奸。”

丹紫成:“古往今來天下第一大漢奸,不是吳三桂嗎?怎麽又成了汪精衛?”

“吳三桂?那是《鹿鼎記》裏面的說法,當時沒有汪精衛。等汪精衛出來,吳三桂只能排第二了。……和你說這些,是想告訴你人僅僅有才是不夠的。修行人僅僅有神通也是不夠的。”

丹紫成話接的很快:“少林和尚僅僅有武功也是不夠的。”

“說的不錯,有名有利還是不夠,這裏畢竟是禪宗祖庭!法澄大師想到這裏來找衣缽傳人,送回木棉袈裟,恐怕要失望了。走,找和尚去。”

到少林寺找和尚似乎不太容易,因為這裏來來回回全是遊客,說說笑笑指指點點,偌大一座少林寺比菜市場還要嘈雜。大殿旁的鐘樓裏又傳來鐘聲,敲出的聲音很是浮躁。走過去一看是幾個嘻嘻哈哈的摩登女郎在交錢敲鐘,這也是個旅遊項目。

穿過方丈室,來到立雪亭。神龕上方懸掛著乾隆手書的“雪印心珠”,下面一個打旗的導遊舉個小喇叭在講解,一對男女摟在一起照像,還一定要拍照者將神龕照進去。導遊還解釋道:“在這裏拍照,意味著心心相印……”於是大家都搶著拍照。連丹紫成都皺眉了,向我嘟囔道:“師父要我進佛門守禮,可這些人沒有一個守禮的。”

“他們是他們,你是你,他們又不是我的門下弟子,我管不著。”

丹紫成:“法澄大師能在靈隱寺敲風師祖的腦門,為什麽不在少林寺敲這些人的腦門?”

“法澄敲你風師祖,那是禪機玄妙,如果敲這些人,那就真的是無聊了。”

丹紫成:“法澄大師在哪裏啊?要不要找個和尚問問?”

“不必問,隨我走就是了,有緣就能見到。”

遊完少林寺,我帶著丹紫成又去了塔林。塔林在少林寺西面約四百米,是歷代高僧的埋骨之處,這裏的塔都可以說是舍利塔,當然其中也有身骨塔和衣缽塔。總之這是一片很大的墓園,也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熱鬧的一片墓地。大人孩子說說笑笑,吃著零食呼朋喚友,還有不少人趁保安不備攀上古塔擺造型讓同伴拍照。我想少林寺現任方丈圓寂之後一定不會寂寞,會有人經常踩著他的墳頭拍照的。

在塔林中,我們看見了法澄大師。法澄還是老樣子,很長的白眉毛,一臉孩子般天真的微笑。他正在勸爬上塔林照像的遊客下來,並指著塔身上的碑刻講解這座塔的來歷——它是哪位高僧的墓塔,生前有何事跡與功德,曾留下什麽樣的禪門公案。老和尚講得很認真,遊客中有人不耐煩也有人很感興趣,法澄講著講著就講到了一指禪。我和丹紫成也湊到人群中聽老和尚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