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方寸容塵外 青漪近蓬萊(第3/5頁)

從某種程度上講,她是一個相當傳統的女子。世上曾見過她成年之後身體的只有三個男人,那兩個是歹徒,已經死在我手裏,剩下的只有我。我曾舍命救她,挽救了她的清白,也許因此她才會對我有特殊的情感吧。可惜我不是歹徒,這種夢境不是妄境也不是幻境,我們兩個都是真實的自己,我不可能象妄境中那樣為所欲為。我和她在夢裏最親密的接觸,除了接吻之外,就是隔著衣服輕輕觸摸她柔軟而豐滿的胸脯,連手都沒有伸進去。這是她現在所能允許的底線。

她只在夢中與我如此,回到現實,她仍然是我的班主任柳菲兒老師,在刻意的保持著一種界限。但我心裏清楚,她這是在玩火,越是聰明自信的人越容易這樣玩火。人不可能在清醒狀態中長久保持夢與現實的界限,尤其是夢就是真實的時候。我雖然別的方面不如她,但我畢竟是金丹大成的真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想當初我學習“入夢”的時候,就學會了夢境和現實合一;領悟“破妄”的時候,印證了妄心回歸真心才是解脫之道。柳老師遲早也會明白的,我可以等她,不論是什麽結果。

我看見她手中那本書的時候,臉也有點發熱。這本書我曾經翻過,全篇有兩句話:夢是願望的滿足;最根本的願望是性欲。她如果想在這本書裏找夢境的答案,與我的愛欲糾纏只會越來越深。

她紅著臉,背手將書放在身後,盡量用正常的語氣說:“石野,你也在這裏?……你在看《蕪城州府志》?難怪你對我們柳氏家族的歷史那麽了解。”

“我也是剛開始看,我是認識柳老師之後,才對蕪城歷史感興趣的。”我直言不諱的回答。

“哦,是嗎?那你繼續看,我不打擾你研究了……”她說完話匆匆離開了圖書館。

……

關於蕪城的歷史文獻中確實有多處提到了三大世家,尤其是梅家與柳家。有一個地方我很關注,那就是歷史上這兩大世家關系很密切,甚至是世代姻親。柳家的女兒嫁到梅家,梅氏的女子嫁入柳門,都有不少。看到這些我不禁有點羨慕那個不知道是否來曾到世間的“梅野石”。如果他未曾存在,那麽我石野就做一回梅野石又何妨?現在我就是“菁蕪洞天”的主人。

《蕪城州府志》不是一本書的樣子。圖書館裏的這一部,是厚厚的一摞裝訂冊。這天我臨走的時候,偶爾翻到了最後一頁,是一張夾訂在封皮前發黃的白紙,古籍中的這種夾頁往往是現代編訂者的留言之處。看到這裏我愣住了!因為上面共有五個人的留言,而這五個人我全知道,還認識其中三個。

第一條留言看字跡已經很久遠,墨跡的一角甚至被裝訂到夾縫中,應該是與編訂的同時留下來的。工整的毛筆小楷寫著:“天道如何,感嘆蕪城。千年一冊,寄新篇於吾輩、後人!”落款是“柳子規”。正是柳依依的父親,解放初歸國的蕪城中學柳校長。

第二條留言字跡有點潦草,然而龍飛鳳舞書法很是精妙:“天道如何,蒼生成冊。子規已不在、見亂世依然!”落款是“梅存菁”,這應該是柳子規受迫害去世後的留言。梅存菁這個名字我見過,在“菁蕪洞天”的象牙牌上有這個名字,排在倒數第二位,剛好在梅野石之前。很可能是那個梅野石的父輩,或者就是原應是他父親的那個人。

第三條留言是用鋼筆寫的,筆法很是飄逸:“天道如何,難問故人。世家千年一嘆,今生受命於誰?”落款是“張榮道”。看字跡不新不舊,正是鳳凰橋頭擺攤算命的張先生所留。沒想到,在這一頁紙上,蕪城的三大世家子弟到齊了!

第四條留言還是用毛筆寫的,筆畫看似幼稚藏拙,成字卻大器為體:“天道如何,師兄不告訴我,誰能去問問佛祖?”落款是“法澄”二字。九林禪院那個一派天真的老和尚,居然也在這裏留言湊熱鬧。只是他寫的話,卻有點不倫不類,與前三條留言風格不同。

第五條留言字跡很新,是用圓珠筆寫的。看到這一行字,我的鼻子差點沒給氣歪了,同時忍不住笑出聲來。這人的書法可以說是草拙致極,也可是說是神妙非常,可是說是信筆塗鴉,也可以說是行雲流水。因為七個字是一筆寫成的,中間筆劃未斷一處!這七個字居然是——“風君子到此一遊”!

柳子規、梅存菁、張先生、法澄大師、風君子先後在這頁紙上留字,內容卻大異其趣。我從頭到尾仔細品位著這些年代不同的留言,直到管理員走過來提醒我閱覽室要關門了才回過神來。

……

不提我這一段時間如何用功,如何修行,其他人也沒閑著。張先生從終南派回來了,他這一去時間可不短!我和紫英姐都很感激張先生,千裏迢迢遠赴終南調解,一去就是這麽長時間,真是辛苦了。我向張先生道謝的時候他笑了,說不用太客氣,在終南留了那麽長時間,主要是因為有好吃好喝招待,又不用天天出去擺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