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見山不是山 始窺玉階寒(第4/5頁)

菁蕪洞天在龍首塔下的山中,不算小,也不算大,我基本上已經把所有的地方都看完了。從朱果林中走回到那片空地的中央,這裏還有一件我唯一沒有研究的東西,那是一個整塊青石雕成是石台。這石台四周有十二面,雕刻著十二生肖的圖騰和我看不懂的銘文,石台下稍寬上稍窄有一米多方圓,齊胸的高度。頂端是平的,上面有一個淺淺的圓形痕跡,這痕跡比台面稍稍凹下去一塊。

看見這個圓形凹痕我笑了,我知道我手中的青冥鏡是從哪來的了!我是在狀元橋的橋下池泥中揀到的青冥鏡,也是在那裏第一次碰到的咻咻。咻咻既然能把這裏的朱果偷出去,一樣能把這石台上的青冥鏡叼到狀元橋下。青冥鏡本來是放在這個石台凹槽當中的,不知道什麽時候讓咻咻給叼走了,而我碰巧在狀元橋下揀到了它。

我把青冥鏡鏡面朝下放入到石槽中,大小形狀吻合的一絲不差。我放好青冥鏡剛一松手,整個菁蕪洞天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只見四周與天空刹那間雲開霧散,我站在句水河邊的曠野之中!遠處仍然是河灘與原野,似乎這菁蕪洞天與周邊的一切並無阻隔。這是什麽感覺?這種感覺就是我站在龍首山山腹內,這座山消失了!或者說變得透明看不見了!異相不止於此,只見青冥鏡的背面發出一道圓形的七彩光柱直射天空,這光柱向上發散越來越粗,到頂端正好是龍首塔的塔基大小。

擡頭一看,龍首塔懸空而立。青冥鏡所在的這座石台遠遠的正對著龍首塔的塔基下方,看上去就像是這道光柱從空中托住了龍首塔!(徐公子注:寫到這裏多說兩句。塔也譯作浮屠,是佛教建築,傳入中土又多有變化。塔最早是高僧埋骨之處,最多見的是舍利塔,後來又有藏經塔。我要說的是,中原境內,凡是高大的多層古塔,塔基下必有地宮。地宮中的物品大多屬於瑰寶。也許就在你們家鄉的某個地方,有一座不起眼的古塔,可能僅僅是個最低級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塔基下的地宮中,非常有可能就埋藏著國寶級的文物。我在起點中文網看見不少關於考古和盜墓的小說,居然沒有人提到這一點,所以在這裏介紹一下。)

我現在等於站在句水河畔的一片高地上,這片高地一面生長的是斑竹林,另一面是稀疏的朱果林,當中有個石台,石台四周有四間竹林精舍。眼光穿過朱果林,可以看得很遠,甚至能夠看到我們學校南門外的狀元橋。遠處的公路上不時有行人和車輛經過,然而奇怪的是,似乎沒人發現龍首塔下的山突然沒了,一七彩道光柱托著一座塔懸在空中。

看著看著我突然明白了,這正是菁蕪洞天的奇異之處。在洞天之內,看不見這座山,有了青冥鏡放入石台,裏面的人可以看見外面的一切。但外面看不見裏面,從外面看龍首塔,山還是山。

這真是個好地方!是修行人的洞天福地,比狀元橋的那個橋洞要強多了。我最近一直在犯愁,想找一個修行的好地方,狀元橋的橋洞雖然適合打坐,但卻沒有辦法練習禦器。那個地方青冥鏡根本飛舞不開,光芒亂閃也容易被人發現。我並沒有打算把這個菁蕪洞天據為己有,但看情形現在這裏已經是無主之地,就算我暫時向梅氏家族借用一下。大不了等正主出現了,我再還給人家就是了。我守他們梅家的規矩,不再泄露給別人知道,應該可以了吧?

看象牙板上的名冊,這裏的最後一位主人應該是梅野石,不知道世間有沒有這位梅野石。既然我也有個名子叫梅野石,那就暫用其地吧。此時我已有了決定,將這菁蕪洞天作為我今後的修行試煉之地。

此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擡頭可見龍首塔懸於漫天星鬥之間。反正下午課已經沒上了,晚自習也就不去了吧。我還沒忘了我是來幹什麽的,我是來找咻咻的,咻咻很可能在這個地方出沒,我就等它一晚上。看見天黑,我想到了屋子裏的那個燭台。燭台上的石珠亮了沒有?我去看看。

石珠仍靜靜的待在燭台之上,沒有任何變化。我看著這枚珠子,心裏總感覺奇怪。這裏既然是梅氏家族世代的洞天福地,裏面的東西肯定都不普通。這石珠莫非是修行人的法器?

我以禦器之法感應石珠,果然能與我的身心相合一體,還真是一件法器!我以神識催動石珠,石珠中突然四散發出柔和的白色光芒。這光芒並不耀眼,卻照亮了整個竹屋。世間修行人的法器真是千奇萬妙,這一件真是夜明珠。也不知道煉制的那位前輩是用什麽材料怎麽做出來的?這東西拿回去,可比台燈好用多了,只可惜不是修行人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