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見山不是山 始窺玉階寒(第2/5頁)

我此時有一種錯覺,刹那間以為我手中的青冥鏡不是青冥鏡,而是風君子抓住了我的手。因為我的神識自然震動,身心與青冥鏡一體,神通法力為青冥鏡所用,就與風君子“借神通一用”的感覺是一樣的。不過這一次借用我的神通法力的不是風君子,而是這片山壁。

我手舉青冥鏡站在那裏,鏡面淩空什麽也沒碰到,面前是月牙門戶,門後是漢白玉台階。我猶豫了片刻,還是決定走進這道門去,我本來就想找這段台階,找到了沒有不進去的道理。

台階潔白無暇,甚至沒有一絲雜紋,打磨的也異常光潤整齊。玉階上白露未晞,我舉步而上,一步步向高處走去。台階不長,很快到了盡頭,我來到了一塊平地之前,面前是一座牌坊。這座牌坊不大,兩根方形立柱架起一道門牌,立柱前面有簡單的雲板鼓形裝飾,感覺和昭亭山的“古昭亭”山門石坊差不多。然而不同的是,看質地這立柱和門樓居然都是用整塊白玉雕成!

門樓上用朱砂塗寫著四個大字:“菁蕪洞天”。再看立柱上還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下聯是“山還是山,水還是水”。牌坊後面是一片竹林,翠綠掩映中不知深處如何,林中有一條小徑,彎曲幽深,看不清通往何處。

我站在牌坊下回頭看來處,只見玉階往下延伸,盡頭處雲霧一片,不見山水蹤影。再擡頭向上,看不見天,也是一片白雲漫霧籠罩。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應該在小山的山腹之中,可是四周都被雲層一樣的東西籠罩著,向遠處什麽也看不見。看雲層的範圍,目測一下還正是這座山的大小。

我既然已經來了,就要走到深處看看究竟。漫步走入竹林間的小徑,小徑彎曲四周都是竹葉青青。這竹子很奇怪,竹竿淺綠色通體瑩潤,特別的是上面還有不少鵝黃色的斑痕,如水珠灑落般分布。昭亭山上我從小見過的山竹不下十種,卻從來沒見過這種竹子。雖然沒見過,但我看了覺得十分眼熟。想起來了,阿秀在飛盡峰上憑空招出無形之器,是一支斑竹長笛,那竹笛的形式,就與這種竹子一樣。只是阿秀手中斑笛是無形之物,而這是一片實實在在的竹林。

小徑幽深卻並不很長,拐了一個彎在路邊看見了一塊石碑,石碑只有半人多高,淺黃色的質地像是刻制印章的黃石凍。碑上有幾列字:“梅氏禁地,歷代宗主修行洞天,子弟不可擅入,勿泄於外人。”轉過去,碑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梅氏數代百年之功鑿煉神山為大器蕪城八百裏藏風聚氣之所立靈塔鎮之開赤脂石璧為門戶此處菁蕪洞天福地非人力可為得青冥鏡妙用借山川匯脈之眼而成梅氏歷代宗主守之天道毀成切切慎之”。(徐公子注:古時碑文沒有句逗標點,讀者自己斷句吧。)

看到這裏我明白了,這應該是蕪城三大世家之一的梅氏宗族的禁地。梅氏宗族歷來神秘,近代已無消息,沒想到禁地在此。這段碑文上提到了“開赤脂石璧為門戶”,應該就是我剛才進來的那片赭紅色的山壁。碑文上還提到了建造這個禁地時“得青冥鏡妙用”,看來就是我拿著青冥鏡能進來的原因。

明白是明白了,糊塗也更糊塗了。這“菁蕪洞天”到底是什麽地方?是這座山的山腹中空還是我走入到另一個空間來了?碑文上說梅氏數代人用百年時間“鑿煉神山為大器”是什麽意思?世間有這麽大的法器嗎?算了,想不明白的事想破頭也沒用。這裏是人家的禁地,我進不進去呢?

想了想我決定先打個招呼,站在石碑前大聲喊道:“喂,有沒有人?裏面有沒有人?”

聲音傳出很遠,卻無人答應。我站了半天,還是決定進去看看。我偶爾能夠走到此處,讓我在此回頭不進去實在是心裏癢癢的。轉過石碑再轉個彎,竹林已到盡頭,面前豁然開朗,出現了一片空地。

這片空地的四面各有一座竹林精舍。這些房舍建造所用的材料用的全是竹子,包括四面的墻、屋上的頂,都是用竹杆立成或鋪就。我走向了身邊最近的竹舍,竹門開著,屋裏沒有人,四周的擺設也很簡單,一桌一椅一塌還有一個放東西的格架,都是竹制的。然而空蕩蕩的其他什麽東西都沒有。

我又走進左右兩邊的竹舍,屋內的情況都差不多,沒有多余的東西,也沒有人。最後我走進了正對面的那間竹舍,這是四間房舍中最大的一間。推開門,發現這裏面和其它三間屋子不一樣。沒有竹床竹椅,只有對門的那一面墻下放著和屋子一樣長的長條形桌案,這條長案不是竹制的,案面似乎是用整根的香檀木削成,沒有一條接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