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根魚骨(第3/13頁)

“我與你交過手,了解你的手段。你為何不自己動手,那樣機會更多,而且更加隱秘。”

齊君元的話讓趙匡義臉色驀然一變,他真的沒有認出齊君元。那次楚地小鎮設兜,他的目標是薛康。只是因為齊君元是薛康追蹤的對象,才被他一起圍入其中的。

“還沒到我自己出手的時候,現在由你們出手效果比我更好。”趙匡義很快恢復正常,他的回答聽似搪塞,但可能真是實情。人們急切之間下意識的回答往往都會是真話。

齊君元緩緩吐出提在胸中的一口氣,胸口的起伏能夠感覺到放在懷裏的那本《花間集》第一冊。然後他微眯雙眼,細咂趙匡義最後的一句話。效果更好?殺死刺標是刺局的最終目的,成功殺死就是最好的效果,並不在於是誰殺死。如果可以效果更好,那就不應該是在刺標身上體現了,而是在刺客身上體現。也不僅僅在成功刺殺的結果上體現,而是以整個刺殺過程來體現。比如刺客的來歷、目的,導致的後果、影響和連鎖反應,等等。而這些效果有時不需要刺死刺標也能達到,甚至更好,只需那刺客死了就行。

“我可以提供你們所有需要的殺器和資用,並且可以盡量創造你們需要的條件。世宗馬上要禦駕親征大遼,他為人隨意,不拘泥於規矩,途中應該可以找到不少下手機會的。”趙匡義這倒不是敷衍,他真的可以做一些事情,但這些事情是不是齊君元他們所需要的、可利用的卻不一定。

“什麽!周世宗沒有準備伐蜀,而是要北征遼國?”齊君元心裏開始有些明白了,是因為周世宗沒有按離恨谷那個龐大刺局的意圖南攻,所以這回要刺殺他,然後由其他人替代了他。誰能替代他?當然是他兒子,但他兒子年紀太小,才七歲,所以完全可能是被別人控制在手裏。這個控制的人難道是面前的趙匡義?不會,他還沒有這樣的資格和道行,對!他的哥哥趙匡胤,這是一個具備這樣能力的人。而且不僅僅是控制小皇帝,甚至可以撇開小皇帝,直接由他替代周世宗。

“你說說周世宗的日常細節吧,特別是禦駕征戰過程中各種起居飲食的細節要講清楚,越細越好。”齊君元除了確定自己在替誰做刺活兒、確認自己的處境外,了解刺標的具體情況也是他要見恨主的一個主要原因。

趙匡義對周世宗的情況掌握得真的很多,特別是他在一斧之師的提醒之後有所想法了,更是刻意搜羅了許多信息。開口便娓娓道來,而且都是一般人很難知道的一些事情。

齊君元沒有再多說一句話,他只是靜心聆聽,倒是庖天下、郁風行不時有些疑問提出來和趙匡義交流。而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齊君元也都未曾再說一句話。因為這期間他在運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腦力設計一個可刺殺周世宗的刺局。這個刺局可能不是最為絕妙的刺局,卻是兼顧方面最多的刺局,目的和顧忌也是最為復雜的刺局。

這個刺局首先肯定是要以刺殺成功為目的,而且只有成功可能性極大的情況下才能付諸實施。但是刺殺一國之君談何容易,且不說周世宗身邊護衛高手無數,他自己本就是個行為謹慎、思路縝密又身具武功之人。即便有趙匡義的安排和幫助,可以讓他們穿過周世宗外圍的重重兵將和禁軍護衛,那也是無法穿過內衛和禦前帶刀侍衛的防護圈的。而且據說符皇後去世之後,周世宗身邊的秘密護衛高手金舌頭覺得其中有些蹊蹺,因為符皇後病薨之前萬變魔手尤姬和品毒狻猊毛今品都奇怪失蹤再未出現。他怕周世宗也有意外,已經讓攝魂仙手萬斌、索命鬼手顧登科等七八個江湖上的頂尖高手來貼身保護周世宗的安全。

另外設計的刺局必須有極大的成功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齊君元準備將自己設計到實施過程之外。這本應該是沒有什麽可能的,就像他所意識到的,只有他參與刺殺,最後才可以在成與不成的結果下都產生需要的效果。所以只有設計的刺局成功率極高,讓趙匡義有足夠信心覺得此刺必成,不用再犧牲他達到另外一個目的,那趙匡義和庖天下他們才有可能讓自己不親自參與實施。這樣他才能不成為棄肢,不成為刺局成不成功都可以起到效果的那個籌碼。

還有,齊君元考慮到這個刺局的設計應該暗中將趙匡義牽扯上,這樣才可以抓住他一個把柄。因為這個刺局成功了還無所謂,一旦失手,趙匡義很有可能防止事情敗露而殺人滅口,到那時候有個把柄在手是可以保住性命的。

沒人打擾齊君元,他的狀態像在閉關,而且似乎已經到了天人合一的緊要關頭。庖天下和郁風行雖然是度衡廬的高手,但在設計刺局上比齊君元要差很多。因為這不僅是技擊技藝的運用,還需要有大量的知識、經驗糅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