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飛走(第3/10頁)

但是就在天驚牌的那團烏光射出有大半距離時,旁邊突然又閃出一團烏光。那團烏光比天驚牌的烏光要大出許多,烏色要淡許多,也是呈旋轉狀飛行的。當那團烏光與天驚牌的烏光相互間接近到一定距離時,兩團烏光突然收縮,同時往一處貼近,然後裹在一處偏轉到極為意外的方向,翻滾著掉落地上。

裴盛設計好的出手動作連貫不能收,所以也來不及反應到底出了什麽事情,只管射出了所有的天驚牌。最後差點面對面撞到阻擋的高手,因為那高手並沒有像他預料中那樣退卻和避讓,而是始終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等待著裴盛的到來。

直到這時裴盛才知道自己應該避讓。如果一個高手面對你的攻擊可以肆無忌憚地一動不動地等著你,那就意味著他已經有足夠的把握對你采取任何行動。但是裴盛已經來不及避讓了,蓄勢而發的全力攻擊如果不能對目標起到作用,那麽導致的反作用就是將自己送入別人的攻擊範圍內。

阻擊高手能夠挺立原地一動不動,那是因為他知道旁邊會有人用最合適的武器阻擊裴盛的天驚牌,也是因為他要抓準裴盛連續攻擊的余勢,一舉將其拿下。

裴勝將固定在斷臂上的精鋼簡板斜揮而出,這是近搏的招數。但是那個高手更早地揮手,撒出了一片縹緲,似霧似紗。但如果真的只是霧和紗的話,那他就不會撒向裴盛了。裴盛想躲,但是余勢未消的他此刻根本無法調整身形。想擋,精鋼簡板卻擋不開霧紗。於是只能無可奈何地將自己扔進了那一片縹緲。

裹住裴盛的是一張比霧比紗還輕還淡的網,最初應該是收疊在高手掌心中的,然後以五指彈射之力呈五角形兜頭撒出,迎面罩下。被網裹住的裴盛跌落在地,正好是跌在一塊被烏光裹挾落下的天驚牌旁邊。

“烏鋼鐲,五指山罩,原來是黃河九神合力拿我。”裴盛一眼便認出擊敗自己的兩件武器,並由此獲知圍住自己的是何等厲害的人物。

烏鋼鐲,江湖中也有叫烏鋼圈、烏金琢。雖然是一種獨門異形武器,但從唐朝往後便一直為江湖中人所熟知。好多江湖兵器排行譜上都將其列入,明朝時有兩個聲名不是太響亮的譜子竟然還將其排在前三位中。

烏鋼鐲這種兵器沉重,質硬,無堅不摧,既可當明器格鬥又可當暗器飛射。而且烏鋼鐲最大的特別之處是所選用的制作材料帶有強磁性,這樣再加上它的重量和硬度,還有使用時的力道,幾乎成為所有霸道暗器的克星。因為霸道暗器都是鐵制、鋼制的,在烏鋼鐲旋轉發射力和本身磁力、重力的影響下,只要霸道暗器與它接近到一定距離內,都會被它吸附、撞擊導致偏向掉落。

烏鋼鐲一般是成對的,而且會是由大到小的多對烏鋼鐲。使用者將其套在左右手臂上非常隱蔽,套得越多說明使用者的功力越高。

五指山罩則知道的人不多,因為這東西原本只是一件獵人捕獵用的工具,是一種以機栝觸發彈射的捕網。但是有些江湖人看了它的設計精絕巧妙,便按照其原理用玉麻絲編制出極為輕薄卻不失牢固的網罩,藏在手心以五指之力彈射而出。這個估計就和現在警察用的抓捕網槍有些相似。

至今為止,與五指山罩有關內容的只有元末安徽桐縣人王遇所著的《驚見記》,此書中提到一個“行腳僧捉猴奪金”的典故。說是一只山中的猴子將過路商客的銀囊給偷走了,怎麽都搶不回來。恰好遇到一個行腳僧人,他手中拿幾個果子誘猴子接近,然後突然五指一彈,便撒出一張網將猴子罩住。安徽桐縣為吳承恩的祖籍,他創作《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一段,不知道是不是就從這典故中獲取的靈感。

烏鋼鐲和五指山罩都是絕妙的器物,但它們卻又都是以人力發出的。所以能將這兩件東西用好的人都不是一般人,非得有極為強勁的臂力和指力才行。

黃河九神就是不一般的人,而且有些方面也確實很神。他們並非真的住在黃河邊上,被稱作黃河九神除了因為是九個人外,最主要的還因為他們是曲姓同宗,正好應合了黃河九曲由天入海的寓意。這九個人之間的關系很復雜,有父子,有親兄弟,有叔伯兄弟,輩分最高的是族裏的爺爺。他們的本事也很雜亂,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絕技,應該全是外學的技藝而並非祖傳。還有,他們的配合也很復雜,這是考慮到各自不同技藝的特點後組合而成的最佳配合,而且已經經過無數次的訓練和實戰。這種配合是其他群體組合很難做到的。試想,如果不是父子兄弟的關系,誰敢放心將自己暴露在別人強勢的攻擊下,不躲不閃,完全信任旁邊其他人給予自己的保護。而自己則全身心地辨看對手的每個動作細節,抓住最佳時機給予對手最有效的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