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回試三事群賓齊咋舌 食仙桃豎子亦通靈(第4/5頁)

一會兒,奔上了一座山崗,穿林越坡,直向山巔馳去。也不知走了多少道路,經了多少時間,這牛因為走得太快了,忽的蹄兒向前一蹶,一個倒栽蔥,將牛兒跌下地來。幸喜沒有跌傷,身上並不覺痛。略一定神,舉目瞧時,和他相依為命,馱他來到此處的那頭牛,早巳跑得不知去向了,他自己卻臥在一座峭壁之前,這峭壁險峻異常,高插雲表,而上面童童然的,一點樹木都沒有,望之更覺森然可畏。他不兔暗忖道:我師傅究竟住在哪裏呢?這峭壁上望去一所房屋也沒有,一定是不對的。大概還在這峭壁的後面罷?他因立起身來,沿著峭壁走去。將近邊緣的時候,忽聽得一派繁碎的聲音,從壁後發出來,不覺暗喜道:對了,對了!我師傅一定就住在這附近了。這大概是他老人家彈琴的聲音罷?等得他飛快的轉到壁後,只舉眼一望時,不免又大大失望。原來只是一道飛泉,在那裏涼淙響著,那有什麽人彈琴呢了再向峭壁上下望去,也和前面一樣;不見有一所房屋。於是他又廢然踅了回來,對著這座峭壁呆望。心想:這蠢牛真誤事,竟把我馱到這荒山中來。如今來得去不得,怎麽是好呢?不過瞧我師傅那樣子,也和神仙差不多,難道會不知道我到這裏來麽?

一念未已,忽聽銀鐘般的一派聲音,在山谷中響動道:“牛兒!你來了麽?好!你不用疑慮,我在這裏呢。”牛兒一聽,知是師傅銅鼎真人對他說話,不覺十分喜歡。連忙跪下,叩頭道:

“不錯,弟子來了。如今請師傅快現法身,領弟子到洞府中去罷。”只聽銅鼎真人笑著說道:

“我也沒有什麽洞府,就住在這峭壁中,向來不喜人家入內的,也不喜和人見面。你既來到此處,就在外面住著。我且賜你一個道號,喚做鏡清。牛兒這個小名,以後可捐去不必再用了。並賜你神經一卷,讓你朝夕練習,以為入道之初步。”鏡清細辨他這聲音,果是從峭壁中發出來的。但用眼光細細瞧去,卻不見壁上有一線的裂隙,倒猜不出他師傅是怎樣出入的?正在這個時候,忽聽砉然一聲,便見那峭壁間裂開了一條小縫,就有一卷書擲了出來。跟著又是一陣響,那峭壁仍密闔如故了。隨聞銅鼎真人說道:“你且照著這冊書中所載的,先習練起來罷。俟你全能領悟時,我自會再以他種道術授你的。”

鏡清叩頭謝了恩,然後去拾起了此書。只見上面署著幾個古篆道:神經第一卷。翻開書來一看,前面載著些辟谷導氣的方法,後面乃是講的幾種防身拳術,中間變化很繁。從此鏡清便在這荒山中,安心住了下來,朝夕把這兩件事來習練。久而久之,果然能辟谷卻食,而於這些拳術的變化,也居然十解八九。當他練習的時候,銅鼎真人雖未曾露過一次面,然而好象在旁監視著似的,一等到鏡清已能將邊第一卷書完全領悟,便又聽得他二次發言,又把神經第二卷相授了。這第二卷書中所載的,卻是些降龍伏虎,役鬼驅神的方法,也是學道的一種看家本領。跟著又是第三卷,乃是講用了什麽法術,可以呼風喚雨,用了什麽法術,可以倒海移山,到第四卷,是講到奇門遁甲,諸般變化了,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跟著就講到飛劍殺人之方,吐氣殪敵之法,這算是第五卷了。一口劍,要練得倏長倏短,吐納自如。一股氣,要練得倏遠倏近,神化無方,實在很是煩難,非下苦功不可。再練上去,是第六卷,便研究到如何駕雲禦風,如何燒鼎煉丹。學道者到了這步工夫,差不多已成了半個神仙。可是練習的方法,到此己略略有些改變了。從前是注重在這動的方面,現在卻注重在這靜的方面。因此在這第七卷中,便講到養性修心,脫胎換骨上而去,是完全在靜字上用工夫的。然而遇著鏡清,卻是喜動不喜靜的。這第七卷的工夫,剛剛只學到一半,就生起厭心來,沒有先前這們的勤敏了。暗想道:這荒山中,雖沒有什麽時歷,不知我來到這裏究已過了多少年,然而時候總已是很悠久的了。如再這樣下去,學到何日為止呢?

而且現在就我已學得的這幾種本領講,就是走到外面去,自問也狠足對付一切了!

誰知這銅鼎真人最是通靈不過的,他剛想到這裏,早被他老人家知道了。即聽得在峭壁中發出聲音來道:“唉!我原望你循序而進,學成正果的,不料你忽然起了這種念頭,這明明是緣法已盡,照我的規律講起來,再也不能留你在這裏了。不過替你想來,實在可惜是很。你如果再能安心學上去,上界真仙雖不敢望,一個地仙,總可以穩穩做得到的,不是比這們半途而廢,只會些小巧法術的,強得多了麽?”鏡清聽了,倒又有些後悔起來了,忙跪下哀求道:“這是弟子一時的妄念,不好算數的。現在已知懊悔,總安心學習上去,不聞大道不止就是了。請師傅可憐我,大發慈悲之心,仍留我在這裏罷。”銅鼎真人笑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