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明查暗訪(第2/10頁)

小神女說:“邵捕頭,別客氣。我想告訴邵捕頭一聲:三個匪徒的屍體就埋葬在古榕樹林草屋東面三丈多遠的淺坑裏,泥土還新,你們很容易找到。另外兩個匪徒的屍體就倒臥在東面樹林的邊沿一帶,要是他們不給野獸叼走,也容易找到。”

邵捕頭又拱手相謝說:“多謝女俠指點!”說完,他帶了十多名捕快,朝古榕樹林奔去了。這是他立功升官的一次好機會,又怎不連夜趕去?

邵捕頭一走,書呆子墨滴又向老家人要了一百兩的銀票,分給四鄉而來的鄉親,說:“各位鄉親父老兄弟,你們也辛苦了,在下這點銀子,就請你們買一碗酒喝,請大家賞面!”

四鄉而來的青壯年更是高興萬分,有人說:“二公子,人稱你慷慨豪爽,不時周濟一些窮人,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也有人說:“二公子,你今後有用我們的地方,只管出聲,我們是隨傳隨到。”

墨滴向眾人一揖說:“在下在此,就先多謝各位鄉親父老兄弟了!”

眾鄉親便紛紛散去。那位叫興嫂的女子,再三拜謝小神女和婉兒,在同村人的簇擁之下,也回村了。只剩下了小神女、婉兒、中年婦人、書生墨滴和那位老家人。

小神女感到這個書生,在一些小事情上呆頭呆腦的,可在處理大事上,卻很有分寸,有點俠義人士的作風,看來他在新寧縣一帶,很得人心。

婉兒卻沖著他說:“你好大方呵!”

墨滴愕然:“在下怎麽大方了?”

婉兒說:“你將白花花的銀子給那些鄉親們,那還可以;可是你卻又給了那一夥橫眉突眼的官差,不花得冤枉嗎?他們可不同百姓,他們是吃皇糧的,捉拿匪賊,是他們應盡的本分,幹嗎要給他們了?”

小神女說:“妹妹,他們不擾民已是好的了,叫他們捉拿一些偷雞摸狗之輩還可以,捉拿五煞這樣既有武功又兇殘的匪徒,他們本身就先害怕了,你就別指望他們去捉拿匪賊。”

書呆子墨滴說:“是呵!在下為了今後避免麻煩,才不得不如此。”

“哦?他們會有什麽麻煩事找你了?他們總不會也將你當賊辦吧?”

“這很難說。”

“什麽?他們真的會將你當賊辦?”

“拿在下當賊辦,他們也不會,但完全可以拿在下向匪徒交贖金一事來問罪!”

“這有什麽罪了?”

“小女俠,正所謂官字兩個口,好由他說,壞也由他說,好的說在下是膽小害怕,壞的說在下在接濟匪徒,相助匪徒與官府對抗,單這一條,就足可以拿在下問罪了!”

“這還有王法嗎?”

“王法?要是官府真的仍照王法來辦事,世上就沒有那麽多冤死的百姓,也沒有那麽多的冤獄了!”

小神女說:“妹妹,別多說了,我們走吧!天色已不早了!”

“是是!這裏去縣城還有十裏路。”墨滴補充了一句。

果然在黃昏日落暮色降臨時分,他們才拖拖拉拉進了新寧縣的這坐落在深山峻嶺中的山城。墨家一家大小,自然是盛情接待小神女和婉兒,除了設宴為她們洗塵外,更安置她們在後院一處幽靜的房舍住下,派了兩個丫環小珠和小珍伺候她們。深山獵戶那位不幸的中年婦人,墨家也妥善安排了,她可以終身在墨家住下,因為她也是黑二公子的一位救命恩人。

一路上,小神女仍看不出這個自稱為江湖閑人的書呆子半點破綻,他的確不像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也不像內力深厚的人物。從他的行徑、神態和談吐上看來,的確是一位文弱書生,是一個心地好、具有俠義心腸的書呆子而已。

在進城的路上,小神女有意接近那位老家人,向他打聽書呆子的為人。她有意無意地問:“老人家,你家二公子是經常跑出去玩的嗎?”

老家人嘆了一聲:“我家二公子就是這麽的好動,經常不在家中,書不好好讀,生意更不願沾手,說什麽要學唐代的大詩人李白那樣,仗劍去國三千裏,遊遍神州各處名山大川,才不枉度一生!就是老爺和大公子也勸他不聽。老奴希望他經過這一次死裏逃生,該好好呆在家中了,別再令老爺和大公子為他擔心。”

“哦?仗劍去國三千裏?你家二公子會使劍了?”

“他使什麽劍呵!就是拿一把裁紙小刀也膽戰心驚的,害怕割傷了自己。老奴也不知道,二公子這麽膽小怕事,還敢一個人出去玩,連書僮也不帶。”

到了墨家,小神女在酒宴之中,從這書呆子的父兄口中知道,墨滴從小就生性不羈,人也聰明敏慧,就是不大喜歡讀書,偏偏喜歡獨自一個人跑出去玩,不是觀看水中的遊魚嬉戲,就是遙望天邊的白雲變幻和青山翠林的景色,到了吃飯時間,也忘記了回來,弄得家人四處尋找。有一次,他父親怒極,將他關在書房中,半個月不放他出來,就是要他好好讀書寫字,哪兒也不準去。關了半個月,以為他改變了,可是放出來依然如故。讀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是不時跑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