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進可攻,退可守(第2/2頁)

無論哪一種,對越國都是不利。

“甚至於說,連不願跟我們明著翻臉的魏國,都可能被燕國說服,加入到討伐越國的陣營中去。”賈詡補充道。

“這樣……”

秦墨也在腦中高速推演戰局。

戰場就是這般的瞬息萬變,每一個小的變動,都可能引發大的變局。

作為決策者,

既要有大膽的雄心,臨陣決策的果斷,也要有足夠的謹慎。

稍傾,秦墨終於有了決斷,沉聲說道:“既然如此,那關中戰局就交給白起全權處置,務必拖住魏楚兩國。”

以白起之能,

應該不會讓秦墨失望。

“王上聖明!”賈詡抱拳。

“那,燕國這邊,又該如何應對?”秦墨問。

不得不承認,

隨著燕國趙地大軍回援,尤其是在齊國出兵之後,越國之前制定的“從海上突襲,率先攻破薊城”的戰略,已經宣告失敗。

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遠征軍都是蠻人,常來生活在南方潮濕地區,一下來到北方幹燥之地,難免有些水土不服。

加之又在海上漂泊了一個月,體能消耗巨大,戰鬥力未免打了一個折扣。

其二,燕國應對得當。

在樂毅指揮下,燕國沒有被動防守,而是集結了王城周圍部隊,采取了積極的防守撤離,主動襲擾,極大地延緩了越國大軍進軍速度。

一場閃電突襲戰,漸漸演變成了消耗戰。

因為此,讓燕國得以率先召回增援部隊,讓越國攻克薊城的計劃落空。

其三,便是齊國的態度。

秦墨也沒想到,原本佛系的齊國竟然一下轉了性子,變得如此積極。

更沒想到,

燕王喜竟然如此果決,偌大的趙地,說放棄就放棄了。

這也從側面反映,

秦墨閉關的三年,鴻臚寺卿張儀的工作並沒有真正做到位,不知道是因著太久沒出山,對各國情況不熟悉,還是怎麽著……

總而言之,在燕國戰場受了挫是肯定的了。

好在越國謀劃此戰,歷時三年之久,對各種意外情況都有過預判,同時也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前期的一點挫折,並不足以真正決定戰爭走向。

賈詡拱手,“臣下建議立即啟用乙計劃。”

“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嗎?”秦墨還是有些詫異。

所謂乙計劃,就是在攻打薊城失敗之後,由之前的積極進攻轉為被動防守,放棄攻打薊城,將戰略重心北移至遼東一帶。

由閃電戰,轉為持久戰、消耗戰。

賈詡解釋道:“以目前敵我雙方的兵力對比,到還沒到相差懸殊的地步,勉強還能一戰。只是,想要攻下薊城,已經是千難萬難。

“臣下以為,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跟燕國拼個兩敗俱傷,不如先退一步,保存實力,以免漁翁得利。”

“你說的漁翁,可是指齊國?”秦墨目光閃動。

因著齊楚燕魏四國聯動,越國滅燕之戰,已經不再是越、燕兩國之事,直接參與其中的就有齊國。

還不包括後方蠢蠢欲動的楚魏兩國。

若非如此,

春秋戰國也不至於持續五百余年的紛爭。

“不止是齊國,一旦南越軍損失慘重,楚國,甚至是魏國,都會出現新的想法,不再有畏懼之心。”賈詡提醒道。

秦墨仍有疑慮,“敵我雙方還未正面大規模交鋒,就這麽撤退,不僅有損我方士氣,是否還會變相助長敵軍氣焰?”

這論斷,

卻是跟方才賈詡評論南陽郡一事,如出一轍。

賈詡笑道:“齊燕兩國本就各懷心思,倘若我們在正面與之交鋒,在我軍壓力之下,兩國或許還能精誠合作。

“一旦這種壓力消失,王上以為,齊國增援的二十萬大軍,還會全力以赴嗎?”

兩個戰場看上去情況相同,內裏卻大為迥異。

出發點不同,

應對之策自然也就不同。

在南陽郡戰場,為的是能震懾住楚魏兩國,使其不敢派兵直接增援燕國,因而必須態度強硬。

而在燕國戰場,齊國出兵增援已成既定事實,此時的目標就該是如何分化兩國,而非激怒他們。

“另外就是,一旦薊城陷落的壓力消失,燕國還會乖乖讓出趙地,讓齊國平白撿一個大便宜嗎?”賈詡目光幽深。

這才叫殺人誅心呢。

秦墨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心中再無疑慮,笑道:“就依丞相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