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鬼谷下山

面對四國攻勢,越國很快做出反應。

8月18日,

駐紮在鹹陽的黑水軍第一、第二軍團,奉命出武關,強勢進駐南陽郡,跟駐紮在那的黑水軍第五軍團勝利會師。

如此,

越國光在南陽郡,就集結了三十萬大軍。

加上仍舊駐紮在武關的黑水軍第四軍團,在總兵力上,已經跟楚國大軍相同,擺明了不願意放棄南陽郡。

這讓楚國有點騎虎難下。

強攻吧,

那指定是打不贏的。

不攻吧,

話都放出去了,又感覺很沒面子,關鍵還不甘心。

事情就這麽僵持下來。

至於說魏國,眼見越國全力集火楚國,魏王假是紋絲不動,既不解除對函谷關周邊的警戒,也不可能幫著楚國去攻打南陽郡。

那不嘚嘛~~~

對魏國而言,這已經是最好的局面了。

兩不相幫,也兩不得罪。

……

就在黑水軍進擊的同時,六十萬遠征軍卻在後撤。

先是糜塗統領的南越軍第三軍團,撤出好不容易占領的廣陽郡,讓出黃河北岸的防線,好像是要避開齊國大軍的鋒芒。

跟著是中軍、後軍相繼北上。

充當先鋒的敖烈軍團,反而充當起了殿後部隊,掩護主力一路北上,摧枯拉朽,順勢占據燕國北部的漁陽郡、右北平郡。

對這兩郡,秦墨屬實不陌生。

還在三國次大陸的時候,他就借著黃巾之亂,於亂世之中在幽州崛起,後來還擔任過遼東節度使。

隨著遠征軍被撤,薊城之圍就此解除。

燕國上下自然是歡欣鼓舞,好像已經打退來犯之敵,有些地方甚至已經開始慶祝勝利,報捷的奏章如雪花一樣飛入燕王宮。

各地官吏、駐軍將領也都忙著請功。

好不熱鬧。

燕王喜也頗為振奮,可事情接下來的發展,徹底讓他傻眼。

聽聞南越軍“聞風而逃”,正在往薊城趕的二十萬齊軍,立即收到來自後方齊王之令,要求大軍原地駐紮,停止前進。

給出的理由是——“糧草不濟,大軍需要休整。”

傻子也能看出來,

齊國這是準備出工不出力,更不願給燕國當炮灰。

燕王喜雖然不爽,但也無可耐何,為了催促齊國大軍繼續上路,甚至還要從原本就有些緊張的糧草中,調撥一批給齊軍用。

不管怎麽說,

至少面上,齊國大軍是為增援燕國而來,是義師,友軍。

總不好怠慢了吧?

更加過分的是,齊王建一邊下令大軍原地休整,一邊又著急忙慌地派出官吏前往趙國北部,準備接收燕國承諾的“好處”。

急不可待地要將整個趙國收入囊中。

燕王喜得到消息,好懸沒被氣死過去。

兩國之間再生嫌隙。

如此,越國在兩個戰場一進一退,一套組合拳下來,打的是人眼花繚亂,輕輕巧巧就喝住了四國聯盟。

由此可見,表面朋友終歸還是靠不住的。

……

薊城,王宮。

還是老地方,老熟人。

這段時間,燕王喜的心情就跟過山車一樣。

越國來犯,他擔驚受怕;

齊楚魏站出來幫忙,他興高采烈;

結果三國明著搖旗呐喊,口號喊得一個比一個響亮,背地裏卻都打著自個兒的小算盤。

有的還在背後捅刀子,將個大好局勢瞬間葬送。

面對越國六十萬大軍北撤,燕國顯得束手無策。

一則,武織率領的南越軍第二軍團,早早就打下了漁陽郡,為南越軍北上鋪平了道路,掃清了障礙。

南越軍與其說是在匆忙撤退,到不如說是在從容轉場,整個過程井然有序,絲毫沒有給燕國偷襲的機會。

燕王甚至懷疑,

這是不是越國早就計劃好的。

二則,沒有齊國那二十萬大軍趕來匯合,說實話,燕國還真不敢主動追擊,萬一南越軍殺個回馬槍,就夠燕國喝一壺的了。

這一場大戰,越國輸得起,最壞也不過是損失一支遠征軍;燕國卻輸不起,一旦主力部隊損失慘重,那很可能就意味著滅國。

因此,燕王喜根本不敢下令追擊。

“王上大可不必憂心,至少局勢仍舊可控。”樂毅安慰道。

“這還叫可控?”

燕王喜實在是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只要越國大軍還留在燕國境內一天,他就一天無法心安。

“正如末將之前所說,越國此番勞師遠征,糧草必定不濟。我們只需切斷越國的海上補給線,時間一長,越國大軍必將陷入無糧可征的境地。”樂毅說。

漁陽郡、右北平郡本身就是燕國欠發達地區,當地存糧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撐起六十萬大軍的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