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摩尼草庵(第5/13頁)

傅翔聽方夫子所說,才知道自己從小學習的“打坐呼吸”之法,竟是極高明的內功基礎,此時見芫兒拜師,忽然福至心靈,立刻跪在方冀面前,叩首道:“求夫子收我傅翔為入門弟子,修習武功。今後翔兒便喚您師父了。”

方冀欣慰地一面稱好,一面拉起傅翔。這一對資質奇佳的孩子,同一日在泉州開元寺拜師,卻立將分離,從此分頭隨師學武。

午飯前,方冀將兩個孩子帶到房內,將明教的一套秘密切口及通信暗語傳給了兩人,以備將來不時之需。方冀又將明教內功的運用秘訣也傳給了兩人,他特別對芫兒道:“這套內功,正因為在完全不自知的情況下起始修練,加以你們的資質,所以進度比常人快了許多。今後你隨潔庵大師學習少林武功,在內力方面卻不會有沖突,這正是明教這門內功最特別之處。芫兒只要繼續苦練,它與少林功夫甚或還有相輔相成之效。”

方冀對芫兒諄諄叮嚀後,轉身對傅翔道:“翔兒,咱們要到北方一個地方去,好好把為師這一生所學傳授於你。今日與鄭家母女一別,將來必然仍有再見面的時候。”

午飯後,鄭芫拜辭方夫子和天慈大師,和傅翔道別時,忍不住抱住傅翔,輕聲在他耳邊道:“傅翔,我等你。”傅翔也道:“芫兒,我定來看你。”

潔庵道了聲“後會有期”,轉身跨步走出開元寺,一路並不回頭。芫兒卻不斷回首揮手,直到轉過林子,除了兩座高聳的塔尖冒出林梢,開元寺已消失在樹林之後了。天慈望著潔庵的身形消失在路的盡頭,不禁輕嘆一聲,自言自語道:“真是一位古道熱腸的奇僧呵!”

方冀接口道:“我看潔庵禪師雖在佛門,倒與咱們明教裏一些好兄弟有幾分神似,這般武功,這般性子,怎麽在江湖上從未聽過他的事跡?”

天慈禪師微微一笑,他面帶一絲神秘表情,淡淡地道:“方施主還記不記得,二十多年前天竺僧大鬧少林的往事?”方冀道:“老朽聽說過此事。一個從天竺來的和尚,到少林寺要討回一部失去的經書,但少林寺卻對天竺失經之事無所知悉,雙方起了口角,動起手來,當時少林三老均在閉關,少林諸僧竟無人能制住這個天竺和尚。後來,一個掛單少林寺的青年和尚出來向天竺僧挑戰,竟然以少林神拳勝了天竺僧一招。此事震動武林,那青年和尚正映法師也名噪一時。”

方冀說到這裏,忽然想起一事,問道:“難道,難道那正映法師就是……”

天慈禪師眉眼都是笑意,他點頭道:“阿彌陀佛,潔庵禪師本名正映,號潔庵,又號月泉。”

方冀領著新收的、從學生變成徒兒的傅翔離開泉州開元寺時,日頭已經西斜。城郊植滿一片無邊無際的刺桐樹,方冀想像著年頭二月時刺桐花紅似火的情景,暗忖:“那番景象,才讓泉州城不愧對‘刺桐城’的大名。”

但是眼前卻不是開花季節,刺桐林在斜陽照射下,枝葉顯得有些雜亂無章,平增幾分荒野之色。

方冀教傅翔一面運功調息,一面配合練習輕功的提縱步伐,兩個時辰下來,兩人愈走愈快,傅翔呼吸均勻,絲毫不覺疲累。方冀望了望天色,夕陽已經西下,天邊一條長雲有如一抹胭脂,襯著愈來愈暗的山色,美得令人贊嘆。

方冀放慢了腳步,指著遠方的幾點燈光,對傅翔道:“咱們就去那邊投宿。翔兒,你知道方才咱們一口氣走了多少裏路?”

傅翔搖頭不知,方冀微笑道:“咱們兩個時辰走了六十裏,你自己都不相信吧?”

傅翔驚奇不已,叫道:“這就是師父說的輕功?我不覺得疲累啊?”

方冀道:“這算是練輕功的第一階段吧,以後咱們要愈走愈快。晚上師父再教你第二階段的運氣和步伐。”

方冀說得輕松,他心中其實暗暗吃驚,這孩子第一次學習運氣提縱,居然能有如此成果,潛力著實驚人。

前方果然有個小鎮,方冀帶著傅翔就以祖孫相稱,住進一間簡陋的客棧。傅翔先付了房錢,到店外街上一家小館叫了兩個熱炒小菜,兩碗湯面,兩人吃得很是落胃,又加買了十幾個燒餅,包好帶回客棧。

兩人洗梳後寬衣休息。方冀要傅翔坐在自己床上,低聲把更進一層的輕功及運氣秘訣傳給傅翔,耐性地要傅翔一遍又一遍練給他看,隨時指點改正。傅翔漸漸領悟訣竅。

方冀心中暗贊,低聲道:“你自己練吧,練得想睡了就放松入睡,不必勉強。”說罷一揚掌熄了燭火,上床不再說話。

小鎮民風樸素,未過戌時,街上已漸漸靜了下來。子醜之交正是夜闌之時,方冀一躍而起,他才喚了一聲,傅翔也已醒來。方冀低聲道:“咱們還是盡量趁夜趕路,白天休息,你整理一下,咱們就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