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秘笈兵書此中藏(第6/14頁)

空聞與空智商議了幾句,傳下法旨,將成昆手下黨羽盡數拘禁於後殿待命。成昆在少林寺日久,結納的徒黨著實不少,但魁首受制,方丈出險,眾黨羽眼看大勢已去,當下誰也不敢抗拒,在羅漢堂首座率領僧眾押送之下,垂頭喪氣的下峰。

張無忌走到謝遜身邊,只叫了聲:“義父!”淚如雨下。謝遜笑道:“癡孩子!你義父承三位高僧點化,大徹大悟,畢生罪業一一化解,你該當代我歡喜才是,有甚麽可難過的?我廢去武功有何可惜,難道將來再用以為非作歹麽?”

張無忌無言可答,但心下酸痛,又叫了聲:“義父!”

謝遜走到空聞身前,跪下說道:“弟子罪孽深重,盼方丈收留,賜予剃度。”空聞尚未回答,渡厄道:“你過來,老僧收你為徒。”謝遜道:“弟子不敢望此福緣。”他拜空聞為師,乃“圓”字輩弟子,若拜渡厄為師,敘“空”字輩排行,和空聞、空智便是師兄弟稱呼了。渡厄喝道:“咄!空固是空,圓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謝遜一怔,登即領悟,甚麽師父弟子、輩份法名,於佛家盡屬虛幻,便說偈道:“師父是空,弟子是空,無罪無業,無德無功!”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歸我門下,仍是叫作謝遜,你懂了麽?”謝遜道:“弟子懂得。牛屎謝遜,皆是虛影,身既無物,何況於名?”

謝遜文武全才,於諸子百家之學無所不窺,一旦得渡厄點化,立悟佛家精義,自此歸於佛門,終成一代大德高僧。

渡厄道:“去休,去休!才得悟道,莫要更入魔障!”攜了謝遜之手,與渡劫、渡難緩步下峰。空聞、空智、張無忌等一齊躬身相送。金毛獅王三十年前名動江湖,做下了無數驚世駭俗的事來,今日身入空門,群雄無不感嘆。張無忌又是歡喜,又是悲傷。

空聞說道:“眾英雄光臨敝寺,說來慚愧,敝寺忽生內變,多有得罪,招待極是不周。眾英雄散處四方,今日一會,未知何時重得相聚,且請寺中坐地。”

當下群雄下峰入寺,少林寺中開出素餐接待。眾僧侶做起法事,替會中不幸喪命的英雄超度。群雄逐一祭吊致哀。

大事已了,張無忌心中卻仍有許多不明之處,謝遜去得匆匆,不少疑團未及相詢,但料想關鍵所在,必與周芷若有關。念及舊情,心想這些疑團也不必一一剖明,以致更損她的名聲。用過齋飯後,與史紅石及丐幫諸長老在西廂房中敘話,商議丐幫大事,忽有教眾來報:“教主,武當張四俠到來,有要事相商。”

張無忌吃了一驚:“莫非太師父有甚不測?”忙搶步出去,來到大殿,向張松溪拜倒,見他神色無異,這才放心,問道:“太師父安好?”張松溪道:“師父他老人家安好。我在武當山下得到訊息,元兵鐵騎二萬,開向少林寺來,窺測其意,顯是要不利於英雄大會,是以星夜前來報信。”張無忌道:“咱們快去說與方丈知曉。”

當下二人同至後院,告知空聞。空聞沉吟道:“此事牽涉甚大,當與群雄共議。”於是命寺僧撞鐘,邀集眾英雄同到大雄寶殿之中。

群雄聞訊,登時紛紛議論。血氣壯盛的便道:“乘著天下英雄在此,咱們迎下山去,殺他個措手不及。”老成持重的則道:“元兵來往調動,原是常事,未必是來跟咱們為難。”張松溪道:“在下會聽蒙古話,親耳聽到韃子的軍官號令,確是殺向少林寺來。”其時蒙古占據中原已逾百年,漢人中懂得蒙古話的不在少數。張松溪聰明多智,頗擅各處鄉談土語,蒙古話也說得甚為流利。

空聞道:“眾位英雄,看來朝廷得知咱們在此聚會,只道定是不利於朝廷,因此派兵前來鎮壓。咱們人人身有武功,原是不懼韃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何足道哉……”他話未說完,群雄中已有人喝起采來。空聞續道:“只是咱們江湖豪士,慣於單打獨鬥,比的若不是兵刃拳腳,便是內功暗器,這等馬上馬下、長槍大戟交戰,咱們頗不擅長。依老衲之見,不如眾英雄便即散去如何?”群雄面面相覷,默不作聲。

張無忌道:“咱們若是就此散去,一來韃子只道咱們怕了他們,不免長他人志氣;二來少林寺中諸位師父如何?”

空聞微笑道:“元兵來到寺中,眼見寺中皆是僧人,並無江湖豪士,那也無可如何。這叫作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群雄知道空聞所以如此說,實是出於一番好意,這次英雄大會乃少林派所邀集,雅不願由此生禍,致令群雄血濺少室山頭。但群雄皆是血性之人,臨敵退縮,那是決計不肯的。何況朝廷既已出動大軍,決不能撲了個空便即整隊而歸,定要騷擾少林寺,多半要將眾僧侶盡數殺害擒拿,一把火將寺燒了。蒙古兵向來暴虐,殺人放火,原是慣事。楊逍道:“韃子施虐,凡我漢人,皆有抗敵之責。以在下之見,咱們沒法將韃子引開,在別的地方好好跟他們鬥上一鬥,免得千年古刹受戰火之厄。”群雄紛紛叫好,說道:“正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