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蕭墻之禍(第6/7頁)

他跟梅玉的職務是沖突的,權力也是沖突的,但由於他跟梅玉是結義兄弟,而且大家都是為了同一的目的——擁護建文遜帝,使他能在異城安邦立足,所以他們相處得十分和諧,互相幫助,這種奇妙的關系,只要換了個人,就絕對無法維持了。

方天傑和女王萬麗妹倒是十分盡責,居然替他把行轅都建了起來,西南都護府設在此地,對暹羅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暹羅雖已建國,境內仍有大大小小百來個部族各自為政,不受管束,只是象征性的對女王表示臣服而已,不僅各部族之間紛爭時起,而且有時還會叛亂反上,那就要女王出兵去鎮壓,而萬一鎮壓不住,政權就會被推翻,由亂族代之而起為王。

這種情形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宋、元之際,他們就是如此生活著,執政沒有充分的保障。

他們也一直是中華天朝的附庸,但是中華朝廷也不能給他們太多的保護,這些國邦的國王們一再上表天朝,乞求保障,終於有了回應,永樂天子答應在西南設府都護協助維持西南各夷邦的安詳。

萬麗妹早就多方設法運動,要求都護府設在暹羅,那將使暹羅置於一個十分安全的環境中。

方天傑也是如此設想的,他的著眼則是為了建文帝,聖光寺雖在緬甸,但是環境並不適合。他希望能過來暹羅,最重要的一點是暹羅人虔信佛教,但不是中華那種無為而治的出世之治。

他們所信仰的佛是入世的,是積極而極具權威的,所以僧人主寺廟在此的地位已超越在國王之上,受到極端尊敬,再加上女王是他的妻子,他可以全權掌握,如能再由梅玉都護設府此地,就更為安如磐石了。

所以一接到梅玉的消息,他們就親率軍民人員,開始從事建設了。

竹木土石等建材是現成的,聖光寺又主動召募了散布在西南各夷的工匠,發動了幾千人著力建造,在兩個月內,美輪美免的都護府已建造得接近完成,占地數十畝,營舍蔽野,可容萬人駐紮。

所以梅玉的大軍一到,住的地方已完全解決,對於這一點,梅玉倒是十分感激,再者兄弟之間,久別相逢,也有很多話說,幾個人暢談了一下別後種種,也討論了一下目前的處境,心中頗覺安慰。

那自然是因為永樂帝的態度,看來他對建文帝已無追索之意,而且還多方成全,幫助建文帝在異邦立足。

這表示現狀可以維持了,僻處邊夷,縱然高高在上,究竟無法與中原相比的,但是梅玉與方天傑都不是有野心的人,他們對建文帝的忠心,也是基於感情而非利祿,所以他們也很滿足於現狀了。

酒肴之後,繼以茗茶,兩對夫婦繼續長談,一名侍女正好送茶過來,她端著一個大銀盤,盤中是一個細瓷茶壺與四只金盅,不知怎的,腳下踏著隆起的地毯,身子朝前一沖,盤上的茶壺飛起向梅玉跌去。

事起倉促,梅玉的身子向旁邊一閃,茶壺砸空了,撞在紫檀椅背上,被砸得粉碎。

但同時也有突突兩響,在椅背上釘著兩支小鐵箭,這分明是有人暗器偷襲。

梅玉夫婦久經歷險,處變不驚,反應十分迅速,姚秀姑對準暗器發來的方向,灑出了一蓬星雨。

這是沐榮新送她的一項利器,是一枚圓筒形的銅套,內藏彈簧一按之下,可以射出三十六支銀針威力可穿透一層磚墻,銀針出手後,可以形成圓桌面大的一片針幕,遠可及二十丈,針上淬了毒,沾血見效,神仙難逃。

沐榮是找了一名西洋的巧匠,破費了上萬兩黃金,才制成了十具針筒與幾千支銀針。

針筒可以用很多次,銀針則因為含有劇毒,預先就裝妥在一個套筒中,每筒三十六支,用螺旋轉上卡緊,替換十分方便。

他是因為梅玉幫了他一個大忙,而且也怕以後會有麻煩,才送給他們夫婦二人每人各一具針筒,梅玉的又轉送李珠去保護建文帝,姚秀姑那一具則隨身攜帶著。

這時在轉手之間,就展開了反擊,窗外發出一聲慘呼,顯然是有人被針射中了,梅玉的動作更快,早已拔劍破窗而出。

他們所處的地方是準備用作帥轅的內廳,也是給梅玉公余起居休閑之所,環境頗為幽雅,窗外是一個頗大的庭院,並有許多花圃,也栽種了許多花草,逞羅氣候炎熱,植物花木都較為高大,那些花木高者過人,矮的也可以及腰,長得頗為茂密。

梅玉看見一叢芭蕉下有動靜,乃按劍喝道:“什麽人?快出來,否則即予誅殺!”

芭蕉叢中動了幾下後,又靜了下來,顯然那暴客還在裏面待機而動。

這時方天傑出來了,他生性較為急躁,尤其這時的都護府還在他的警衛中尚未移交,居然出了刺客,他極憤怒,他感到沒面子,因此,他拔出劍來,不顧一切地向芭蕉叢中沖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