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蕭墻之禍(第5/7頁)

“梅老弟!你想得太天真,就算我想寧息此事也不可能的,藍紹光就在鎮南關,距此不到百裏,他會幹休嗎?所以我絕不隱瞞事實,免得他先吵出來,反顯得我理虧。”

梅玉也只有長嘆無語,繼續行進的計劃耽誤了下來,好在沐王府財源充分,供應幾千人的飲食沒問題。

而且沐王府留下梅玉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了他這五千名精兵沐王府本身將、兵十八萬余,但卻分散在各地,王府中有家將領兵兩千,尚是擔任警衛的任務,最近的帥轅所在就是鎮南關,部卒五萬,卻是由妻弟藍紹光率領的。

這五萬兵眾雖然並不全受藍紹光節制,但至少有萬余人是藍氏的親信子弟兵。

沐榮怕的就是這萬余人,若由藍紹光率著這萬余人開過來,別處的兵員一時赴援不及,兩千親兵是擋不住的,加上梅玉的五千精兵才能一拼,來得及等到遠處的援軍。

事實上沐榮的顧慮還十分正確,鎮南關總兵藍紹光在第三天就率所部萬人真撲帥府,打的口號是為姐復仇,一口咬定沐榮逼死了王妃,要沐榮償命。

鎮南關另外有四萬人,因為沒有主帥符節,不敢輕動,一時赴授不及!

雖然早有應變的計劃,但是在藍紹光未有舉動之前,不便先發制人,他是處在被動的狀態下應變,行動要慢上一步,所以等大軍開抵王府前方二十裏處,梅玉駐軍的紮營處,才被梅玉所阻。

一方要借道,一方不答應,沖突立起,好在梅玉這五千戰士是從禁軍中抽調的精銳,個個以一當百,他們的戰陣純熟,不出去硬拼,只以長矛勁弩守住陣腳。

藍紹光率領部屬,幾度力沖,始終無法突破堅銳的防線,自己倒折了兩千多人。

沖突一起,沐榮就密遣急足,分赴鄰近各駐軍處,以緊急軍符,調部屬前來支援。

梅玉守了兩天,沐榮的援軍紛紛趕到,以優勢猛撲藍紹光,把他們殺得潰不成軍。

這次沐榮是硬下了心腸,陣前下令,對藍家軍痛殲,拒不受降者,殺無赦!

不過仍然有千余人是投降的,那些人是早已跟沐榮取得聯系投過來的,在陣前倒戈,裏應外合,也建功不小,減少了很多的損失。

戰事只持續了一天就結束了,沐榮枚平叛亂是絕對成功的,叛軍雖有萬人,降者一千兩百人,被殺死的計有八千多,只剩下部分家將擁著藍紹光狼狽而奔,越過邊境,逃到安南去了,那五六百人已難成大事,何況沐榮還不會罷休,定然會繼續追擊的。

梅玉這次幫了沐榮一個大忙,雖然沐榮自己也早有準備,不至於讓藍紹光得逞,但梅玉卻促使藍氏提早發動,倉促未能周全,而且梅玉帶來的五千大軍,也發揮了阻遏叛軍的最大作用。

這一次戰役中,梅玉折損了將近一百人,對整個戰局而言,這損失太輕微了,幾乎是一場空前的大勝利,但梅玉卻不如此想,他愛護這些抱澤有如手足兄弟,任何一個人員的損失都使他心痛萬分。

尤其是這些人,是朝廷撥給他到西南邊夷開府之用,到了那邊之後,天高皇帝遠,兵員無以補充,少了一個就是一個,更使他痛惜不已!

沐榮對他的部屬之傷,不但歉疚,而且也感激萬分,不但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而且也提出了一筆巨款,優厚的撫恤死者家屬。

這使梅玉心頭略微好過一點,這百來名陣亡的將士,身後的撫恤幾乎是一般標準的三倍,朝廷一份,梅玉自己拿出一份,沐王府也出了一份。

梅玉的一份是從聖光寺的名下撥發的,他雖貴為國公,但是只有固定的俸額,原來的采地收人僅夠維持金陵的那個家,他並沒有太多的錢,好在聖光寺有錢,這也等於是替聖光寺做人情,未來的聖光寺需要這批人的全力支持,現在正是收攏人心的時候。

梅玉又耽擱了幾天才能成行,鎮南關的總兵又派了人,當然,那是沐王府的親信。

過了騰沖,就進人了緬甸,離仰光已經剩下十來天的途徑,梅玉計劃把都護府設在暹羅,因為他的西南都護府要行管西夷各部,包括安南、交趾、緬甸、暹羅、高棉和馬六甲等地,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個小國,而暹羅的地位最適中。

因為率了部隊,他無法抽身去拜詣聖僧建文,只有李珠轉道分手前去了。

他和姚秀姑帶了大軍,直向暹羅的清邁城進發,那是他預定設府的地點。

他也事先通知了拜弟方天傑跟逞羅女王,請他們派人協助,在該城先行籌備。

方天傑婚通女王是政治性的婚姻,但是他們夫婦的感情很好,方天傑擔任的是聖光寺的總監軍大元帥,手中有著幾千軍隊,也是監領著聖光寺豁下諸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