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柳暗花明(第3/5頁)

“閣下可知道所有的條件是什麽嗎?”

“知道,藏寶圖已湊全,知道寶藏在飛凰石下,鳳頭右側的石洞寶庫之中,有三道鐵門鎖住。”

文廷玉道:“那三道鐵門所用的鎖系由一名南方的巧匠所造,除了原配的鑰匙外,一概無法開放。”

梅玉道:“我知道,不過昌平公已經將龍虎鳳三柄鑰匙的圖樣都搜齊了,我們已經配好了鑰匙。”

文廷玉突然嘆了口氣:“這兒一共有三戶人家,在下來得最早,張志遠遲我兩年來到,另一個席久之則在三五年前遷此,他們都是昔時藏寶五人的後人。”

梅玉不知道他何以提起這些?

文廷玉道:“我與張家的子弟是因為避亂而來,同時也為前人看守藏珍。而席久之前來,則是為了他的父親席長亭為人暗殺,所藏的龍形鑰匙圖形則不知去向,他是在這兒等兇手的。”

梅玉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令先君昌平公已身故,他是如何取得鑰匙圖形的已不得而知。”

文廷玉嘆了口氣道:“不過現在已不重要了。當時,席久之推測想必是原來的五人之一,因為只有這五人才知道藏珍之秘。”

鄭和道:“這倒不一定,像你們這些做子女的也知道了,任何一個知情的人都可能起異心的。”

文廷玉苦笑道:“不過照情形看,倒是先君他的嫌疑最大,因為是他把整個機密泄之於朱元璋的,自然也可以邀功去算計其他的人。”

姚秀姑忍不住道:“你這個人怎麽對自己的先父如此不敬呢?”

文廷玉又是一聲苦笑道:“我離開先君那時才只有十歲,是由先母攜帶前來的,對於先君是如何一個人,先母卻知之甚詳,事實上先君一直就是在動腦筋設計其余的幾個人,先母就是與他意見不合,不齒他的為人,才憤而離開他的,所以要住到這兒來,就是想守在此地,不讓先君取得藏珍。”

梅玉微異地道:“這是為什麽呢?”

文廷玉道:“這是為了後世子孫計,在下共有兄弟七人,在下最幼,上面還有六位兄長,有的己曾授室,我們家在家鄉已薄有田產,足可渡日,不必求發財了。”

鄭和道:“令堂大人倒是頗有遠見,據咱家所知文昌平身後積財頗多,但是子孫卻不太守得住,已經敗得差不多了。”

文廷玉神色微動,輕嘆道:“還好只是敗落而己,如果寒家的人得到了藏珍,恐怕還會落得家破人亡呢!”

梅玉聽他似乎在有意避開話題,忍不住問道:“文先生,我們是奉旨前來取寶的,藏珍是否在此?”

文廷玉想了一下才道:“這個問題兄弟無法回答,根據先人的說法,寶庫似乎在此,可是我們沒有打開來看過,不知裏面是否有藏珍。”

“是沒有打開過?還是沒法子打開?”

梅玉又追問了一句,文廷玉神色又動了一動,才嘆息著道:“在席久之來後,我們曾經嘗試過去開啟寶箱,他憑著記憶去打造了一柄龍形寶鑰,試圖打開第一道鐵門,結果因為尺寸不對,門倒是開了,但是卻觸動了另一項機關,觸發了埋藏的炸藥,把寶庫震坍了!”

梅玉一震道:“寶庫震坍了,這是怎麽說呢?”

“寶庫是在飛凰石的山腹中的,爆炸之後,整個寶庫陷入山腹中;被幾百萬斤的大石所埋。”

“無法再挖出來了嗎?”

“我們三家所有的老小人口,合起來不過三十余口,那個工程太大了,我們實在無力為之,只有住在此地,用荊棘圍住了四周,不叫人前來,一住不覺二十余載。”

“你們從沒有出去過?”

“可以說沒有,外面也是蠻荒之地,我們每年只派兩個人出去,購買一些食鹽布帛之類的東西。”

梅玉略一沉思道:“閣下對我們前來取寶藏,作什麽看法呢?”

文廷玉想想道:“寶藏之所有權,應為五家之後人。”

梅玉道:“這話錯了,忽必烈寶藏是元代宮廷所有,大明朝廷代元而起,寶藏的主權也跟著轉移。”

文廷玉忽地一笑道:“現在討論這個題目太沒意思了,元代也是來自西方各國,只能說這是一批無主之物,誰有本事,誰就可以據有,各位既是率有大軍前來,形勢比人強,我們就是爭也爭不過。”

梅玉也知道很難在道理上辯個明白,只有道:“那就請文先生帶個路前往寶庫,待取得藏珍之後,我相信朝廷對各位多少總有一個報償。”

“那倒不必了,我們在此地多年靜居,生活足以自給自足,什麽也不想要了,只不過寶庫已深埋在山腹之中,取出來將是一件大工程。”

梅玉道:“我們看過了之後再說!”

文廷玉想要開口說什麽,但最後什麽都沒有說,默然轉身,對五個人作了一個邀請的手勢。